“何”类反诘语气副词对比浅析——以“何必”与“何苦”、“何尝”与“何曾”的对比为例
[Abstract]:The rhetorical modal adverbs of "he" mainly appear in the rhetorical question, the meaning is abstract, the usage is more complex, and the position in the sentence is more flexible. Taking "Why" and "he bitter" as examples,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semantic weight, their distribution in sentences, and the meanings of sentence and French. Taking "what" and "he Zeng" as an example, they have the same syntax position, the same time range of expression, and can be matched with "Zai";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words used in the sentence are different, and the tone of expression is different when they are used together.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新疆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XJEDU010713C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XJEDU2013I01)
【分类号】: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德胜;俄汉科技翻译中补充语言单位的运用[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2 温宾利,乔政蔚;“都”量化的多标志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3 刘国辉;;向心结构还是领属结构——以英语“of”结构和汉语“的”字结构为视点[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4 王洪明;;Помогать和“帮助”的义素对比分析[J];外语学刊;2010年03期
5 邓隽;;语境制约 顺势而用——从语用学视角管窥“了_2”意义[J];外语学刊;2010年04期
6 王洪明;;阐释动词及其特征[J];外语学刊;2011年01期
7 张石麟;俄汉语被动结构对比[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8 宋煜;;关于形式动词的及物性考察[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郝思瑾;;时间副词“快要”与“就要”的语义特征及主观化假设[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段纳;现代汉语方位词中“头”的构词方式辨析[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寇金凤;;浅析篇章连接成分“当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梁银峰;;《祖堂集》助动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9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昝红英;张坤丽;柴玉梅;俞士汶;;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新雨;语气副词在词类系统中的归属[J];殷都学刊;2003年02期
2 曾艳;从无标和有标的对立谈语气副词的评价性功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4 张亚军;语气副词的功能及其词类归属[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刘开骅;表询问意义的语气副词“岂”、“宁”及其来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6 牛丽亚;;《论衡》新兴语气副词描写[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牛丽亚;;《论衡》四种语气副词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齐沪扬;丁婵婵;;反诘类语气副词的否定功能分析[J];汉语学习;2006年05期
9 杨海峰;;《史记》的语气副词“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栗学英;;《三国志》及裴注中的语气副词“其”[J];语文知识;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汤晓林;;语气副词“一旦”及其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沈冰;;试析语气副词“并”的语义与语用[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3 宋t熝,
本文编号:2445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4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