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如果”类条件句的认知分析
[Abstract]:Conditional sentence is a typical and important kind of complex sentence, and 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both ont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language. "-. If a sentence is a member of a conditional sentenc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inference, strain, challenge, imperative, comment and confirmation. The inferred "if" sentences are archetypes of the category, and different types of "if" sentences are aggrega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family similarity, and the process of deviating from the archetypes i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subjectivit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YY043)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11103)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继光;张蓊荟;;原型理论视角下的当代散文翻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3 冯春灿;试论英语IF条件句的类型及其使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吴德新;;现代汉语副词“简直”的语义考察[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丁凌云;;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8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9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启功;有关文言文中的一些现象、困难和设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2 李加强;;多元视野下中西诗学意象翻译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4 张明莹;说“简直”[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5 林华勇;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回顾[J];汉语学习;2003年01期
6 王兆胜;;从“破体”到“失范”——当前中国散文文体的异化问题[J];江汉论坛;2010年01期
7 许伟;;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批评中的应用——以培根Of Studies的不同译本为例[J];外语研究;2006年02期
8 童兆升;卢志宏;;散文语言的音乐美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1期
9 王克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10 胡显耀;;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翻译小说词语特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林麟;真实条件句与非真实条件句的区别[J];大学英语;1997年10期
2 李玉红 ,刘琴;英语中“条件句”的多种表示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义;;“不管”和“尽管”不要相混[J];语文教学与研究;1978年04期
4 张文熊;汉语条件句式探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5 景士俊;条件句琐议二则[J];语文学刊;1993年01期
6 刘红英;论“if…will+v”分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7 陈怀仁;浅谈条件状语从句的表达方法[J];天津教育;1997年03期
8 田夕伟;英语虚拟语气在含蓄条件句和含蓄后果句中的运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张桂芬;“虚拟语气”的特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2期
10 王春辉;;条件句中的“条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郭西雅;;基于认知特性的驾驶员心理生理状态解析[A];2009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铁彬;刘蕴U,
本文编号:2445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4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