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语、苗语与汉语方言浊声母演变
[Abstract]:Xiangxi Tujia language, Miao dialect and Chinese dialect have a complete set of voiced initials system. The entra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loanwords from mother to Han Dynasty strengthened the ph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jia language and Miao dialect in western Hunan and delayed its purging process. Turbidite purging and turbid plug erasemization are the products of each evolution.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XYY0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YJC740086) 湖南省湘西民族语言研究基地资助
【分类号】:H231;H216;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辅世;;苗语方言划分问题[J];民族语文;1983年05期
2 陈其光;民族语对中古汉语浊声母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1999年01期
3 徐世璇;;土家语语音的接触性演变[J];民族语文;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毅力;;黄佐近体诗用韵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彭建国;湘语果摄字的历史层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蒋雯;;从《兵要望江南》的押韵特征看作者所属时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李文静;杨超;;从“我”说起——四川话■声母来源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徐麟;《太素》灵溪精舍抄本校勘价值举隅[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曹强;王玉鼎;;古疑影母在海原方言中的演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梁春胜;曹植集校读札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陈祝琴;;陈独秀“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平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9 何自胜;;六安方言字词考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10 黄交军;;王梵志《吾富有钱时》诗“貌哨”一词义正[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易敏;怡梦;李佳颖;;关于儿化词语认知与语感的调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永安;;汉藏语系语言诗歌押韵情况简析[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蒙古勒呼;;蒙古文文献中“古英(güyeng)”称号考释[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5 王芬;;普通话零声母w音[v]读地域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伯君;宋元史籍中的女真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冯靓芸;《汉书》通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进安;《韵学集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长书;《国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艳华;《四声通解》今俗音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赖华平;来宾小平阳侬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秀芹;《经典释文》中的舌音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白静茹;大同方言的入声[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衍军;泗水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新民;清代“说文学”专著之书目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2年
9 张小英;《切韵声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赵立伟;《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J];方言;1985年04期
2 王辅世;;苗语的声类和韵类[J];民族语文;1980年02期
3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4 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世璇;;土家语语音的接触性演变[J];民族语文;2010年05期
2 彭秀模;“服孳”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戴庆厦,田静;濒危语言的语言活力——仙仁土家语个案研究之二[J];思想战线;2003年05期
4 杨元崇;蒋海兰;;叶德书:与土家语言缘定今生[J];民族论坛;2011年06期
5 徐宜良;土家语对目标语迁移问题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舒志武;土家语形容词的“级”[J];语言研究;1994年02期
7 何天贞;土家语的支属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曹毅,陈心林;文化的镜子——一个土家族社区的语言现状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陈廷亮;;“毕兹萨”:土家族的文化传承符码[J];民族论坛;2008年08期
10 叶德书;;土家语“撒叶嗬”(sɑ~(55)je~(21)xe~(53))刍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伦文;;劳动力流迁与土家族农村社会发展——以坡脚乡为例[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邓华、冉光乾、肖红军;濒临失传的土家语有了传承[N];湖北日报;2006年
2 张芳;书山未半仍须攀[N];团结报;2004年
3 ;全力打造文化强州[N];团结报;2006年
4 记者 向培东;小学教师学习土家语[N];团结报;2008年
5 记者 李薇帆 实习生 谢康利;酉阳打造“中国土家寨”旅游新产品[N];重庆日报;2006年
6 郭军宁;“南部土家语文献记录及研究”课题进展顺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杨元崇;濒危语言亟需保护[N];团结报;2005年
8 勿日汗邋黎代华;蒙古筝和茅古斯将亮相北京奥运会[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杨天波;“不用十年土家语就会消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邱洪斌;重庆酉阳着重民俗文化资源开发[N];中国旅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陈心林;南部方言区土家族族群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梅丽;泰国学习者知觉与产出普通话塞擦音/擦音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瞿建慧;湘语辰溆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罗章;土家山歌:经验的生长与互动[D];西南大学;2006年
9 龙海燕;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李建校;陕北晋语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亮;湘西苗语、土家语与汉语的称谓语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晓英;岩冲土家语的传承与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3 王飞焱;泰国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塞擦音和擦音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朱艳华;土家语定名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静;仙仁土家语濒危现象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林奕高;印尼学习者习得汉语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黄菊;聋儿汉语塞擦音发音清晰度的声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范金武;太原话塞音、塞擦音、鼻音的声学分析及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银玲;基于声学特征的非母语汉语塞擦音测试初探[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滕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66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6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