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答记者问语篇中预设触发语的批评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27 01:18
【摘要】:本文拟以Fairclough在批评语言学中对预设的分类结合Levinson对预设触发语的13种分类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预设触发语在答记者问语篇中的使用频率,进而进行批评性分析。 答记者问招待会,被视为一个国家或组织同媒体或公众交流的重要手段,发言人和记者分别代表各自集团的利益。批评性语篇分析,在20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发展成的一系列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框架,旨在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预设是一种隐含性的假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 本文作者在外交部官方网站上随机选取了60篇答记者问的例子,话题是关于钓鱼岛,西藏人权问题以及奥运会安保问题等。通过具体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首先,预设触发语广泛应用于答记者问语篇中,其中存在类预设触发语出现的频率最高,因为发言人和记者经常会把一些不存在的或未必存在的事物表达为已经存在的事实,以便更好的表达他们的立场。其次,由于记者和发言人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所以需要预设触发语来达到他们想要表达的目的。记者经常会用许多策略来避免直接的冲突,从而使他们的问题更有技巧。从发言人的角度来讲,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敏感性的问题,所以巧妙的运用预设触发语可以使他们的回答更有说服力。第三,不同种类的预设触发语在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功能,记者经常会用问题来预设一些想要确认的信息。发言人经常会用确指类描述语和评价类的词语来陈述事实,和表明对待一些事件积极或消极的立场。 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预设触发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说话者是如何利用预设触发语来达到他们想要表达的目的更是一个新的视角。作者希望本文能够对以后的预设触发语,答记者问语篇以及批评性语篇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建新,廖益清;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2 冯棉;含有预设的推理与推理的有效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熊永红;彭小妹;;外交语言的语用策略分析——以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李战子 ,高一虹;功能语法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结合点——第28届国际系统功能语法大会述评[J];外语研究;2002年03期

5 陈杰;;周恩来的答记者问艺术[J];领导科学;1992年09期

6 项蕴华;;政治语篇中权力不对称性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7 胡庚申,王静;中外记者招待会用语特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严轶伦;;基于预设的批评性语篇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9 廖益清;批评视野中的语言研究——Fairclough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02期

10 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2466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66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7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