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词汇维度视阈下中英文化缺省现象认知探究

发布时间:2019-05-18 23:22
【摘要】:中英两个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语言、生存环境等因素,两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大量的缺省现象。这种现象在语言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民族对客观世界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而导致对各自的世界进行了不同的范畴划分。人生活在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中,三个世界对词汇的文化语义有巨大的影响。只有在三个世界中对词汇进行分析和对比,才能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语义,进而消除文化缺省现象,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Abstract]:Both Chinese and British nationalities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but due to languag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ere are a lot of default phenomena between the cultures of the two nationalities. This phenomenon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language. The reason is that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cognitive abilities to the objective world, which leads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their own world. Living in the material world, the social world and the psychological world, the three world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ultural semantics of vocabulary. Only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vocabulary in the three worlds can we really master the cultural semantics of vocabulary, eliminate the cultural default phenomenon and carry out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深层回指的语篇表述理论消解失效问题及其解决研究”(编号:11BYY113)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模式与二语习得研究”(编号:11D059) 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从区分、对应、本体论角度分析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编号:1251214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波;;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体系——“truth”的三重含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赵小兵;;语言哲学中的指称论(名实论)与翻译的意义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陈道远;论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日常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赵长太;论马克思现实生活世界理论的革命变革[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祝敏青;解构中重新建构的文学语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黄正华;;维特根斯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胡燕平;语言与哲学二元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郑祥福;人工智能的四大哲学问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5期

9 陈道远;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思路新探[J];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10 袁海军;语言、实在与科学知识的社会性——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哲学旨趣[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菁;;维特根斯坦的存在之思——《逻辑哲学论》的一种现象学素描[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2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林大津;跨文化言语交际:互动语用修辞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5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苹;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7 梁英;大众叙事与精神家园[D];四川大学;2007年

8 石慧;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评判[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9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中;现代小说语言:在权势与自由之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银玲;试论生活世界的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邵琼宇;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居飞;维特根斯坦的语法命题学说[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李雪英;认识论视域中的王阳明哲学[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王立明;格雷戈·林恩(Greg Lynn)的数字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楼巍;维特根斯坦对现代建筑的“澄清”[D];浙江大学;2007年

7 何永红;法律“规则”的“内在”世界[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罗曼予;生活世界中的语言游戏[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经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林彩燕;主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鸿;胡健;;二语语用发展理论:社会学研究路向[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尚国文;;语言理解的感知基础[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3 王国萍;危鸣辉;;汉语网语的认知理据与其范畴化——以“黑客”为例[J];作家;2011年14期

4 王寅;;体验人本观视野下的认知符号学[J];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5 张慧中;;浅议中美手语文化的异同[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爱萍;;认知科学背景下的词汇加工及其深度习得[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吴平;;外国留学生的阅读偏离与得体性[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芍;名词量词组合的双向选择研究及其认知解释[D];暨南大学;2006年

2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莉莉;由文化缺省现象看可译性限度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郝祝平;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与文化缺省的重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刘霄楠;从关联理论视角论文化缺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周海波;中文隐喻加工机制的ERP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丽娜;关联论视角下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柳安娜;认知框架下转喻的内在机制解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高娟;英汉前置定语语序的认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吴顺俪;汉民族对英语词的认知再加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韩娟;维—汉单、双语阅读障碍儿童继时性加工和同时性加工[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晶;脑筋急转弯:言语交际行为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80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80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f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