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的称赞语交际差异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culture is the background of language. Therefore, it can be said that language is not only a tool of information but also a tool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ffect of globalization, the dialogue between cultures has become another field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fter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s, and it can even be said that the dialogue between cultures has become another field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fter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s. It is the most implicit and in-depth way of communication which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various fields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s often the forerunner, but also a form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llision. This paper takes prais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object of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cross-cultural theory,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diom of praise in 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12067)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武成;;跨文化交际中话语适切度的认知理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萱;;浅析英汉称赞语回应策略的跨文化差异[J];大众文艺;2010年20期
3 王江宏;;文化差异对称赞语的影响[J];职大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晓燕;刘睿;;社会语言学:从边缘走向中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辛平;方菊;;动宾搭配内部差异性及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魏本力;武成;;句法自为与认知语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施家炜;汉英文化称赞语对比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3 陈欣;;传统礼仪与中英文化差异[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4 石宁;英汉称赞语之比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家炜;汉英文化称赞语对比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2 权立宏;;汉语中男女在称赞语以及称赞语回应使用上的差异分析(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4年04期
3 刘晓红;英汉称赞语对比及其文化探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梁容光;英汉称赞语及应答语之模式对比[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李燕芬;从称赞语之英汉比较看东西文化差异[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S1期
6 李峗;称赞语的应答[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4期
7 吴惠芳;英汉称赞语语用功能对比[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孙咏梅;跨文化交际视角:英汉言语行为中的称赞语与回应[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高志怀,李娟;称赞语的语用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周明娟;跨文化交际中称赞语之英汉比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霞林;刘受之;;交际语言与逻辑[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卓丹;;英汉称赞语和应答中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震国;;语言构筑起教学的有效性[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王萍;;供应室护士与临床科室沟通语言艺术的应用[A];全国第三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陆稼祥;;文学语言研究的新视野[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6 肖惠萍;;网络交际的正特征和正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戴国平;;阅读的平面透视——英语报刊阅读的实施方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试论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罗甸甸;罗康宁;;文学语言中的“闲话”和“废话”——以鲁迅作品为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施晓伟;;多维视角下英汉语言禁忌之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友文;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N];文艺报;2007年
2 马驰;跨越东西方文化的藩篱[N];文艺报;2009年
3 山东郓城县程屯镇初级中学 刘朝云;教师要学会情感投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宋明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理论与实践”青年学者论坛在京召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韩瑞霞;全球化语境与21世纪传播[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美珍;法庭调解语言研究的意义及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记者 梁婷;抢救深圳方言追寻文化之根[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吕慧萍;旅游英语教学艺术[N];甘肃日报;2007年
9 汤天生;交际社会的深层语言[N];中国邮政报;2001年
10 买买提·艾力;学习双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南平;永远的“他者”:跨文化视野中的金山客形象[D];苏州大学;2006年
2 朱巧云;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于海冰;跨文化视野中的欧文·白璧德[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章颜;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宋方方;对美国20世纪末西方音乐研究中女性主义批评的审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晓磊;当代中国大学生称赞语性别差异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超;汉语称赞语语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孙莉莉;性别差异对称赞语及其应答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4 姜春香;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农民[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赖玉英;从礼貌到效用: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称赞语及其应答[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相梅;跨文化背景下的中英称赞语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7 陈舒舒;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称赞语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8 安文策;中美称赞语回应策略的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段岩;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汉英称赞语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81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8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