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界定问题
[Abstract]:Modern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 is not a homogeneous system, but a heterogeneous system of classical Chinese grammar, European grammar and dialect grammar. However,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necessary research on the definition of heterogeneous componen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definition of grammatical components in classical Chinese.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one is the standard of definition, the other is the procedure of definition, and the other is som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fini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明扬;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年02期
2 孙德金;;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代词“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镇清;从语言的当代性看翻译的文体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王涛;;《王茂荫集·王侍郎遗稿》校读、注疏[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4 徐冬梅;;简化字“发”及其两个繁体字“v|”“氷”问题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5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王祖霞;;明清笔记的词语特点及释义[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杨道沅;扶良文;;计算机汉字系统的高效词库结构设计[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8 李志华;;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的调查与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9 肖贤彬;;“使动用法”中“使动词”的性质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张敬;关于引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探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金铭;;“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曹德和;;“规范度评价以什么为根据”再论——从理性原则和习性原则谈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廖广莉;;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作品中轻声词的频率效应研究[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月波;;网络语言的规范原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宋柔;;自然语言处理中语言知识的基础性地位[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华清泉;曹永茂;周晓娓;王志恺;;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汉语声调识别[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泽;书面韵律信息的作用及其加工机制的即时加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郑学莲;对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理念的批判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林静;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春屹;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丽艳;《左传》与《世说新语》位移动词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莉萍;中学语文语感教学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智显;说代词“其”、“他”[J];汉语学习;1992年05期
2 莫彭龄 ,单青;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3 永昶;“该死”的文言词──阅报随笔[J];语文建设;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克庆;;错别字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2 冯志伟;汉语书面语改革的新问题——加空格表示词界[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0年01期
3 徵明;汉语书面语应该以汉字作为最小的语法单位[J];汉字文化;1993年03期
4 王开扬;;区分“语言”和“文字”:中国知识界的紧迫课题——评《光明日报》一篇谈“汉语世界性”的文章[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邓伟;;论晚清“新名词”与汉语书面语体系变革[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03期
6 张晓;汉语书面语中的“分排”格[J];汉字文化;2004年02期
7 程观林;汉语书面语及其特点[J];汉字文化;1990年02期
8 陈力为;汉语书面语的分词问题──一个有关全民的信息化问题[J];中文信息学报;1996年01期
9 陈力为;汉语书面语分词连写是有关全社会信息化的大事[J];中文信息;1997年02期
10 冯志伟;汉语书面语的分词连写[J];语文建设;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俞苏宁;;“同位词”体系能促进汉语消歧和丰富词汇[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时仪;;略论语言接触与文白转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王培光;;书面语的教学规范与语感[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娟;周经野;;隐式分词连写输入方法——解决汉语分词问题的根本途径[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正确使用“的地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高更生;异形词整理很有必要[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苏培成;“身份证”的“份”应该用“分”[N];光明日报;2002年
4 池昌海;亟待规范的书写形式:拼音字母缩写(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5 苏培成;圆点句号的存或废[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6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何永康;文言文该不该设四六级考试[N];解放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闫松;汉字天天见 用时需规范[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 李宇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发布意义[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9 杜永道;汉语拼音中标点符号的用法[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其艳;汉语文学作品中男女作家性别语言差异的语言表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喻华;《释名》释语复音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涵;在字幕翻译中改写:赞助人和技术的双重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4 蒋莉;楚秦汉简标点符号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81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8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