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基于英语语料的“人是树”隐喻探究

发布时间:2019-05-20 19:38
【摘要】:"人是植物"是认知学者归纳出的诸多概念隐喻类型之一。树作为植物中的典型代表,其特征在语言的概念化和范畴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其中以树为初始域、以人为目标域的"人是树"隐喻模式表现出强大的衍生能力。树概念本身、具体树种以及树组成部分等概念参与对人这一认知域的建构。两个概念域之间表现出的系统隐喻映射关系,满足概念隐喻所需要素,"人是树"有理由作为独立概念隐喻存在。
[Abstract]:Man is a plant is one of many conceptual metaphors summed up by cognitive scholars.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pla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ees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categorization of language, in which the metaphorical pattern of "man is tree" with tree as the initial domain and "man is tree" metaphorical pattern with human as the target domain shows strong derivative ability. The concept of tree itself, specific tree species and tree components are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gnitive domain of human beings. The systematic metaphorical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nceptual domains satisfies the necessary element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Man is tree" has reason to exist as an independent conceptual metaphor.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燕萍;试论英语植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正翠;李晓红;;浅析隐喻的显式和隐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蒋道华;英汉隐喻语用操作对比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丁凌云;;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宣恒大;;现代汉语“名词+名词”歧义格式及其理解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葛红,李加强;隐喻理论综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李先华;;唐诗词语隐含义个案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An Overview of Metaphor Research[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8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芳;城市景观设施设计中的隐喻表达[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郭璐;中英愤怒表达的认知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丽;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分析美国脱口秀中的言语幽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6 钟鸣;汉英事件名词比较[D];南昌大学;2010年

7 刘娜;英语阅读水平与隐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史文莉;从文化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圣经中的隐喻[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媛媛;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化春鹏;英语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3期

2 刘正光;名词动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试以拟人概念隐喻解读经济话语[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陈一睿;;隐喻、概念隐喻与词汇搭配[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3 李英瑞;;英语财经新闻中的概念隐喻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4 梁丹;;探析言语艺术的奇葩——隐喻及其应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周静敏;;中美政治演讲中旅途隐喻的对比认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6 陈慧;;英汉语中“火”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龚立民;;浅析汽车广告语篇中的隐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刘建慧;;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分析汉语颜色词“红”的概念隐喻[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9 侯建波;孙静怡;;概念隐喻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以甲流话语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吕婷;;英汉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对比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洁红;指示语的认知模型解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月华;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基于概念隐喻视角的诗歌语篇连贯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柳超健;中美首脑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沈姗姗;论概念隐喻与人的体验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伟伟;认知视角下《论语》的概念隐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陈亮;概念隐喻在商务环境中的应用和含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温巧枝;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梁英吉;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曹月新;政治语篇概念隐喻及其意识形态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洁;《活动变人形》中的隐喻认知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81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81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8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