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市中餐馆招牌的社会语言学调查
本文关键词:美国纽约市中餐馆招牌的社会语言学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10年
美国纽约市中餐馆招牌的社会语言学调查
林泳
【摘要】: 本文从社会语言和文化现象的概念出发,综合语料库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以随机调查和受众测试的方法,对纽约市三个代表性地区中餐馆的招牌,作了相当规模的田野调查。 本文关注的是海外中餐馆店招文字的明确性、功利性、文化性,尤其是它的特殊性。迄今为止,中国学界对店招文字所作的调查研究仅限于国内,未关注过海外,而海外学者则未曾留意过中餐馆的店招。本文选取美国纽约市的中餐馆招牌作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做语言学的比较和社会语言学的分析;深入探索了店招文字背后的相关因素。 笔者选择纽约市三个华人高度聚集的小区法拉盛(Flushing),曼哈顿唐人街(Chinatown),和布碌伦(Brooklyn)作为调查对象,旨在比较三个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时期中餐馆店招文字的异同,并从三个地区的横向比较中,探索店招文字的历史演变线索;其次,观察中餐馆店招文字如何既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又如何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再则,考察同一块店招上中、英文名字之间的关联——呼应和背离的情况到底如何。 论文记录了两次调查:第一次,先是用摄影方法,共采得352例餐馆招牌的中英文语言文字内容;后是访谈,从店主方面了解店家起名的初衷。第二次,采用问卷方式,了解首度光顾此店的顾客对店名、店招的印象及其心理反应,采得样本共300例。 第一次调查取样主要搜集了中餐馆店招上中、英文的文字内容,其次谈访获悉店招名字跟生意兴隆并无直接联系。再则大部分店主认为招牌上的中、英文对照不重要。第二次调查显示,在总数300个顾客中,有54个中国顾客和10个外国顾客平常会留意招牌名字。有118个中国顾客和72个外国顾客通常不会留意。有27个中国顾客和29个外国顾客有时会留意。这些数据显示超过一半(63%)的顾客不会留意招牌名字。另外,有20个中国顾客和8个外国顾客表示他们首次光顾餐馆与招牌有关。有176个中国顾客和96个顾客表示他们首次光顾餐馆与招牌无关。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在300个顾客当中,有91%的顾客首次光顾与招牌无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招牌的名字并不会影响顾客是否光顾餐馆。
【关键词】:店招 餐馆名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0-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丽丽;中德店铺名称的语言学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2 黄维跃;从化街口餐饮店名语言特点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3 宋晓丹;商业店面设计研究与实践[D];延边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黎明;杨敏锋;;拼音商标的缺陷[J];中华商标;2009年04期
2 杨敏锋;;首字母缩写商标的利弊[J];中华商标;2009年06期
3 诸葛巧媛;;化妆品商标的翻译原则及方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徐惠芳;;跨文化背景下看商标命名的信息诉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5 冯丽姣;;商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程迎新;;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品牌名称翻译的语义差异[J];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7 韩虎林;;中文品牌商标英译的创造性信息增值[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张昀霓;;文化所指层面的商标翻译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彭学龙;;商标五分法的法学与符号学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3期
10 王友琴;;从文化视角探析商标翻译的方法[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敏;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及品牌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袁真富;驰名商标异化的制度逻辑[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邹莹洁;长沙店名的社会心理修辞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翔;商标翻译的多角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白辉;多元互补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吴永长;药品中文商品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严菊环;目的论视角下化妆品品牌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梅梅;模因论对英语商标汉译的启示[D];中南大学;2010年
8 刘彬;基于模因翻译论的药品英文商品名汉译规范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9 谢红妹;英汉商标名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寒芬;南昌市内餐馆名称的语言学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银玉;从审美方式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宣宏博;韩继贤;;论今日店面建筑装饰的时代性——对店面的时代性特点和设计的要素作出诠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王梦纯;;餐饮行业的店名特点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4 贺景卫;;服装店面设计对销售的影响[J];湖南包装;2005年04期
5 章晓清;;餐馆店名的语言文化特点解析——以广州市天河区上社餐馆名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林群华;;个性空间——商业门面设计[J];广东建筑装饰;2007年04期
7 罗进军;我省城市中不规范店名的考察[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朱珍华;李赐生;;论店面设计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1年03期
9 蒋华;;永州店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从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的角度来看待[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闻扬,苑春法,黄昌宁;基于搭配对的汉语形容词-名词聚类[J];中文信息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杏;消费者潜意识分析在服装橱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邵磊;大连时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娉;中国老字号店面设计发展趋势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4 朱珍华;基于消费心理的商业店面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爱英;店名的语言特征及其历史文化心理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娜;南北中餐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暨南大学;2007年
7 许文武;青年人服装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建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代莹;南宁市商业店名考察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周慧洁;长沙市中餐馆店名的语言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俊丽;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对现代橱窗设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浅议社会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47期
2 盖尔达·孟索尔;罗慎仪;;社会语言学对多语现象研究的贡献[J];第欧根尼;1988年01期
3 郅友昌,张晓燕;波利万诺夫及其语言学理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郭钟庆;;浅议社会语言学——兼谈对外语语言教学的影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刘玉红;;流行语的通俗阐释[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8期
6 郑青;;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7期
7 张竹莉;;浅析语码转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呼格吉勒图;;《当代世界的卡尔梅克语》评介[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张素月;;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10 姜君;;流行语之“流行”略论[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原;;论语文词典的推陈出新——应用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陈原;;在文化背景接触下进行的语言接触——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高静;路继伦;;The Changing FF rule in Tianjin Dialect[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6 刘柯新;;性别差异对英语语言应用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苏金智;;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8 韦美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韩玉华;;从应对形式看两性会话风格差异[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绍明;;军人制式称呼语浅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李颖 罗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驻苏记者陈韶旭通讯员罗静;[N];文汇报;2003年
4 马丽;[N];光明日报;2005年
5 弗兰西斯·格林尹蔚 译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韦理;[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李大星;[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张卫国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学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姚晓丹;[N];光明日报;2011年
10 申小龙(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N];文汇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白鸽;西方来华传教士对中国语言文字变革运动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俞永植;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4 严苡丹;《红楼梦》亲属称谓语的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额尔敦图雅;城市蒙古人语言态度调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沈世玘;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社会分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厉杰;口头禅:类别、机制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哈申格日乐;现代蒙古语常用亲属称谓词的语义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格根哈斯;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特殊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男;沈阳市商业牌匾用语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石静;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哈姆雷特》中话轮转换的运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徐朦;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苏联解体后俄语新词的变异现象[D];苏州大学;2013年
4 谢智广;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的会话分析与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园园;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耒阳方言语法的新变化[D];暨南大学;2013年
6 常柳;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俄语外来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瑶;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自称语[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8 庄一鸣;商业领域仿名命名状况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才洪侠;中日亲属称谓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康克兢;中国新式网络称呼语的社会语言学与生态语言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纽约市中餐馆招牌的社会语言学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8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8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