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发布时间:2019-06-02 00:24
【摘要】:研究方法对于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语用学研究而言,语料选择与收集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十年来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刊载的语用学实证研究文章为依据,聚焦各研究中的语料及其收集方法,并加以比照,探讨中外研究者在不同类型语料的选择、语料类型与研究议题之间的关联以及语料收集的方法的异同,旨在为国内语用学研究者在数据选择及收集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methods to linguistic research is self-evident. For pragmatic research, corpus selection and collection methods are ver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pragmatic empirical research articles published in important journal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rpus and its collection methods in each study, and compares them with each other to explore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rpus by Chinese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us types and research topics, as well a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rpus collection methods, are intended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domestic pragmatics researchers in data selection and collection method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扬州大学;
【基金】:南京大学“985工程”三期改革型项目“当代西方语言学前沿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编号:NJU985JD0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成果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自然;语用学方法论刍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姜占好;周保国;;学习者语用能力评估研究[J];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3 刘建达;;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国平;;会话者的称呼与即时心理建模[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小情;;北欧四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英语基础教育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3 刘吉林;;模因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4 陈建平;杜军;;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5 袁金秋;;加强语用测试在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6 杨玲;;论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7 黄婉童;;模因论视角下EFL学习者语用意识培养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8 刘忠;;国内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大家;2012年20期

9 刘哲,王佳平;对负语用迁移影响英语写作的分析与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徐世红;;高考英语测试中的标准化问题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晓申;大学英语成功学习者综合培养路向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3 王勤玲;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姜占好;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陈冰飞;级差含义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德光;“批评”言语行为在感知和表达两个层面上的语用迁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超;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语用能力现状分析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林遥;大学生语用能力现状调查及相关教学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美玲;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语用能力对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戴慧;运用试卷分析策略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成效的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郁璐;显性教学对高职学生习得英语拒绝语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卢姝姝;高职一年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及其英语水平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朱湘燕;汉语批评言语行为研究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暨南大学;2002年

8 刘勇;古尊宿语录疑问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申毅攀;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误解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0 徐兆娟;语用学视角下的双语词典词语定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达;;外语语用能力:定义、教学与测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何自然;语用·认知·社会文化·外语教学[J];外语研究;1998年02期

3 谌莉文;英语听力理解中的语用推理[J];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4 陈治安;袁渊泉;;语际语用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5 殷银芳;苗兴伟;;外语课堂环境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J];外语教学;2008年05期

6 张辉;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J];外语教学;1994年03期

7 董晓红;对不同阶段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1994年03期

8 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03期

9 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10 刘建达;;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占好;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菲菲;语用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海铭;论语用学研究的趋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刘根辉,李德华;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3 马冬;;语用学框架中的语境思考[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4 龙桃先;;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9期

5 王凤琴;;语用学与交际能力[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02期

6 郑洁;;英汉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共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7 李媛媛;;驳语用学是“废纸篓”之谬[J];文教资料;2010年32期

8 I.Kecskes;L.Horn;王小潞;吴庐春;;《语用学探索:语言、认知与跨文化视角》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9 童龄;;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10 钟福连;;语用学的发展:与修辞学的交汇[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朱建平;;从语形学、语义学到语用学[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3 张利芳;;论预设的可废除性和投射问题[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4 何向东;袁正校;;交际意图——语用推理的目标[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5 轩治峰;;含意的解读及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开宝;张柏然;;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曾文雄;;对比语用学研究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林正弘;;逻辑教学的三个层面[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9 马林;;论意义的渐进过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宋晖 通讯员张新红;语用学研究趋向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徐川山;扎实推进中国的语用学研究[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3 柳凤运;陈原最后的小屋[N];光明日报;2006年

4 北京师范大学 邓 峗;《言有所为——现代汉语语用分析》读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5 张建军;真正重视“逻先生”[N];人民日报;2002年

6 胡欣;《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语言学亲切走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姜国权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博弈论和演化论拓宽传统语言学研究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褚修伟;程式性言语事件—人类基本生存方式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殷杰;哲学对话的新平台[D];山西大学;2002年

4 叶慧君;汉语词义在线理解的词汇语用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5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建华;汉英跨文化语用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春星;对幽默翻译中语境调整的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傅利;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问答话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兆娟;语用学视角下的双语词典词语定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敏玲;汉语语境下夫妻间冲突话语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爽;俄语语言游戏中的语用学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5 邓华;日语委婉表达的语用学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6 肖思涵;微博营销语言的语用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7 陈杰;语用预设在合同法默示条款中的体现[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范红云;从语用学角度论日语间接言语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倩平;时间指示语的语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庞亚飞;“禅门公案”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90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90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9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