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文化碰撞背景下对英文字母词的重新审视

发布时间:2019-06-14 09:29
【摘要】:在国际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对英文字母词需要进行重新审视。英文字母词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文化性。英文字母词的使用不能任其自然,而要规范引导。英文字母词要减少直接借形,尽快合理汉化。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impact, the English letter words need to be re-examined. English letters are not only instrumental and cultural. The use of English letter words is not allowed to be natural, but the guide is to be standardized. The English letter is to reduce the direct debit and to make it sound as soon as possible.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刚;;试谈汉语中字母词的使用[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2 江贤泉;谭红;;字母词与语言纯洁[J];新世纪论丛;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文旗;换一个角度打量语文——言语教学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胡俐,杨军;略论英汉跨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殷莉;从习语中的动物喻体看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栾晓虹;文化词语及其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葛爽;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许晓莉;英、汉委婉语[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袁翠;汉英词汇内涵差异与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孙为群;汉英亲属称谓词的翻译方法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汪玲;隐喻性思维中的文化印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Yu Junping;英汉双语词典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文)[A];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曾金金;;由“谢谢”的使用谈语言与文化教学[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傅鸿础;;中文词汇教学再议[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忠伟;作战文书自动生成理论及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2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曾庆香;试论新闻话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刘忠;性质语意理论的提出与自然语言理解及其实现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琼;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唐灵芝;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吕波;[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5 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6 林峰;英汉恭维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任庆梅;语域理论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8 姜春霞;汉英称谓语对比与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9 乐敏;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与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10 袁凌燕;英汉文化负载词(组):意义差异分析及其翻译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薛笑丛;;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7年02期

2 付义荣;略论汉语中的字母词[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3 钟志平;;关于来自汉语词语的字母词的规范问题[J];修辞学习;2006年01期

4 崔丽;汉语中的外来缩略词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6期

5 罗庆铭;外语词语在汉语中的地位[J];语文建设;1997年12期

6 邹玉华,马广斌,刘红,韩志湘;关于汉语中使用字母词的语言态度的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7 刘涌泉;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1期

8 张普;字母词语的考察与研究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1期

9 邹玉华;马广斌;马叔骏;刘哲;马宇菁;;字母词知晓度的调查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彦;;透过中英文颜色词看中外文化差异[J];才智;2011年21期

2 顾晓微;;简谈英源性字母词对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扩充[J];中国轻工教育;2011年04期

3 徐敏;;试论如何提高口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文)[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4 王珍;;浅谈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J];科技资讯;2011年17期

5 陈颖芳;;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汉礼貌用语差异[J];华章;2011年24期

6 张军;;字母Q在汉语中的使用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刘莉;;浅析英汉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8 李彦;;影响英汉称呼语系统差异的因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2期

9 张鑫彤;;论思维文化对语言表达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10 连登岗;;论汉语文杂用外文与字母词[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孟璎;;浅议字母词的入典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2 苏立昌;;外来词、字母词的使用和规范化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3 王崇;;字母词问题综述[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沈孟璎;;字母词的称名与音读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5 周建民;;网络语言中的汉语拼音字母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6 韩淑红;吴远庆;;《现代汉语词典》一、五版英源外来词语对比考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东风;刘彦青;;留学生的宗教文化背景对汉语教学的影响[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8 陈原;;在文化背景接触下进行的语言接触——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9 丁洁;;最切近的对等[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蒋有经;;汉语模糊修辞的文化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骅;字母词的读音暂无国家标准[N];光明日报;2003年

2 杜永道;怎样正确看待外来“字母词”的“入侵”?[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顾雪林 潘国霖;用科学态度维护祖国语言文字主权[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蕾 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 刘青 全国科技名词委术语研究所副所长 温昌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胡明扬 中国民航学院教授 周其焕 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 周洪波;科技术语字母词汉化之路[N];光明日报;2010年

5 吴竟红;因材施教 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N];光明日报;2006年

6 双落;汉语,别在自己的故乡走失[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7 施芳;专家呼吁维护祖国语言健康发展[N];中华新闻报;2004年

8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9 闻莺;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郑博超;规范汉英混用,多此一举,还是势在必行?[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红红;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彦洁;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范杏丽;汉语请求策略研究:一项基于跨文化视角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泽芝;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字母词语识别及考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张竞艳;四川茂汶地区羌族语言选择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Byamba Nerguijargal(纳尔贵);汉语和蒙语反义词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朴昌姬;中韩初中教科书惯用语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韵;回应式重复在中美学生电话会话中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黄永华;汉英称谓语之跨文化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万茗;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雷;人际交际策略的跨文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5 王耀敏;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在汉英语言中的体现[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6 龙琳;《红楼梦》中所见湘方言词语的相关问题及其考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源;英汉隐喻的跨文化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皓宇;数字的文化内涵意义与翻译[D];中南大学;2006年

9 崔学勤;汉语字母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王琳;中文报刊中的字母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9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99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9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