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真值条件意义理论视阈中指称问题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9-06-15 12:53
【摘要】:指称概念不仅是语言哲学的基本概念,更是意义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在早期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指称成为意义理论研究的阿基米德点。早期的真值条件论者弗雷格和罗素认为,语言表达式所具有的意义是因为它们直接指称外部实在中的事物。在戴维森提出的系统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他对指称概念的解释并未直接向名称或谓词与对象的关系指派经验内容。指称在戴维森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的基础性作用被消解。指称从意义理论研究的阿基米德点蜕变为纯粹语义学的设定。指称概念的消解与蜕变是从早期逻辑原子主义的微观语义分析到戴维森整体语义理论构建必然的逻辑结果。
[Abstract]:The concept of referential is not only the basic concept of philosophy of language, but also the core problem in the theory of meaning. In the early theory of conditional meaning of true value, reference became the Archimedes point in the study of meaning theory. Frege and Russell, the early truth conditionists, argue that linguistic expressions have meaning because they directly refer to things in external reality. In the systematic conditional meaning theory of truth value put forward by Davison, his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ference does not directly assign empirical content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me or predicate and object. The basic role of reference in Davison's theory of conditional meaning of true value has been dispelled. Referential transformation from Archimedes point in meaning theory to pure semantic setting. The res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referential concept is the inevitable logical result from the microscopic semantic analysis of early logical atomism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avison's overall semantic theor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基金】: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2012QY016);吉林大学基本科研项目(2009JC016)
【分类号】:H0-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沈跃春;悖论与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陈波;;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体系——“truth”的三重含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李怀珍;两种批判,两个界限——康德和前期维特根斯坦之比较[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6 聂大海,吕蓓蓓;论语言意义的基本理念[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7 谌洪果;;通过语言体察法律现象:哈特与日常语言分析哲学[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8 朱正国;数理哲学发展论略——兼论对文化和教育的意义[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9 刘龙根;真值条件与意义阐释[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10 赵小兵;;语言哲学中的指称论(名实论)与翻译的意义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2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廖琳;龚启荣;;论罗素的逻辑主义[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菁;;维特根斯坦的存在之思——《逻辑哲学论》的一种现象学素描[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4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6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江金彦;企业的成长:理论与解释[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3 张莉敏;悖论与数理逻辑的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03年

4 安军;隐喻的语境分析与科学解释[D];山西大学;2003年

5 杨尚英;分析语用模糊在财经语篇中的应用——以艾伦·格林斯潘的财经评论为例[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6 毛德兵;民法解释学的哲学反思[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李菁;古典存在论的现代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长兵;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分析中的新哲学观与新批判[D];安徽大学;2004年

9 魏明;论冯契的本体论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戴颖;翻译过程中意义的哲学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芸;黄晨;;谈实践唯物主义的语言观[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王晋瑞;;关联理论视阈下的摹状词指称赋值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桑宜川 加拿大枫叶出版社;人体学转向:语言哲学研究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苏娜;福多的心语假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亮亮;指称论与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徐杨;对休谟因果关系非必然性论证的语言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宁宁;指称论的历史发展与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怀宁宁;指称论研究的语境维度[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廖琴;语言哲学视域中的《论语》[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炯;汉语相对性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雅丽;意义理论的意向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王娟;对奎因行为主义意义理论的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艾红娟;墨家的语言学思想[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炎华;汉语事物名词的指称论[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00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00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3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