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注《说文解字》正篆与读若合韵现象研究
[Abstract]:The outstanding feature of rhyme is that the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of a word belongs to different rhyme, and the essence is the original pronunciation of a word and the different part of reading. Duan Yuxiao explains the phenomenon of different parts of rhyming words with rhyme, suggesting that the actual rhyming sound of rhyming character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concordant characters. Duan Yuxiao also regards "Shuo Wen Jie Zi" as a polyphonic character, which means that it is read again, and it rhymes with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original sound of Zhengzhuan i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The original sound of Zhengzhuan and the rhyme of reading are close to and far from each other. Sound proximity is not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rhyme.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
【分类号】:H1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忠华;;顾炎武“方音押韵”与段玉裁“合韵”论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刘忠华;;段玉裁诗“合韵”的本质[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3 周长楫;《诗经》通韵合韵说疑释[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徐望驾;;《说文解字》注释语言常用词的语料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田志勇;叶少飞;;“西楚霸王”名号考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刘宝义;;《伤寒杂病论》本作《伤寒集病论》[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7 吴娟;论魏晋六朝士人的清静之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杨远义;;论“鬼才”李贺诗歌题材的边缘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9 郭晶晶;;掘地为“穴”与构木为“巢”——汉字中的上古居住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10 彭海燕;;女性主义下的妇女命运——《玩偶之家》和《伤逝》的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芳;;辨“古音韵至谐说”——兼谈古音学研究的立论基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关祥可;;马泊六的典型代表——浅论《水浒传》中的王婆[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4 高文萍;;析蟾蜍画像所反映的汉人“不死”观念[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智武;;东晋南朝墓志俗字及其成因探析[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易志文;;《说文解字·虫部》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姚小鸥;王克家;;《左传》“摄官承乏”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于昕;;苏辙《诗集传》文字校勘举例九则[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10 罗庆云;;《诗经》“谌”、“忱”新解[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六辑)——第八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刊之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5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宝义;阴阳五行原理与藏象经络实质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4 彭峥;《曾国藩全集·书信》谦敬婉词研究与《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修订[D];湘潭大学;2010年
5 干艳娟;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孙彦;《说文解字》的字典性质及其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7 刘巍;谁在边缘地[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大庆;《说文》中的籀文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薛永刚;《说文解字》小篆异体字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勤;《晏子春秋》名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云生;;论《诗经》韵部系统的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04期
2 汪启明;《六书音均表·四》合韵字研究[J];楚雄师专学报;1987年02期
3 金颖若;《诗经》韵系的时代分野[J];古汉语研究;1993年04期
4 刘冠才;;论段玉裁对“叶音说”的批判[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2期
5 刘忠华;;段玉裁语音“变转”理论探索[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刘忠华;;论段玉裁“古合韵”对失谐现象的统摄[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沈亚丹;诗歌押韵的发生及其音乐本质浅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王力;上古韵母系统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7年03期
9 傅定淼;;清代古音学中的叶韵观[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陈燕;试论段玉裁的合韵说[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群;;《说文解字·金部》字文化含义初探[J];语文学刊;2008年20期
2 卢艳琴;;《说文》误释的部分考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3 熊英;;从《说文解字》谈中国古代丧葬文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李晓飞;;从《说文解字》“疒”部字看“中医无用论”[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5 黄仁tD;;高丽藏本慧苑音义引《说文》的异文问题[J];语言研究;2008年03期
6 张颜;;阐释《说文解字》的释形体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7 王贵元;;《说文解字》中的“词”[J];辞书研究;2011年04期
8 申红玲;;《说文解字》中的妊娠生理及胚胎学知识[J];语文学刊;2006年01期
9 兰凤利;;论《黄帝内经》对《说文解字》的影响[J];中华医史杂志;2006年04期
10 李秀林;;从《说文解字》衣部看中国古代的一些服饰文化[J];集宁师专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德平;;《说文解字》引《周易》异文校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3 王帷韬;;《说文解字》叠文探微[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俞丽伟;;《说文解字》所见中国古代城市的文化特征[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5 张希峰;;古代名物研究札记(十篇)[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陈志云;;《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崇;;试说“心”字[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8 叶斌;;《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的传承与创新——以“孔”、“好”互通为例[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罗宝珍;;释“u洝奔瞇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厉兵;;从“扇”与“d'”谈分别字[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大学文学院 李开;段玉裁与清代学术国际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10年
2 潮白;用《说文解字》识繁体?[N];南方日报;2010年
3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古籍中的(辨)名与(辨)物(之三)[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古籍中的(辨)名与(辨)物(之二)[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沈叶露;释“叶”与“ST”[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董一鸣;许慎“说文” 漯河“解字”[N];光明日报;2010年
7 张素凤;谈“美”字的文化蕴含[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福建中医学院 彭榕华;“蛊”字小解[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刘茜;章太炎诞辰140周年纪念会召开[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李竹深;缩与R黐N];闽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梦麒;《说文解字》字音注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夏军;《说文》会意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源;《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甘勇;清人小学注疏五种词源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李倩;敦煌变文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李艳;《说文解字》所收蔬菜及粮食作物词疏解[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李朝虹;《说文解字》互训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胡世文;黄侃《手批尔雅义疏》同族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曹强;江有诰《诗经韵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兰佳丽;联绵词词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磊;上古交通工具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
2 朱j川;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同源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艾荣荣;《说文解字》战具命名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彦;《说文解字》的字典性质及其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5 亓瑶;《说文解字注》行废字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王琪;《说文解字》“火、心、人”部字的语义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肖改艳;试析《说文解字》中小篆异体字形成原因及类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伏兆东;《说文解字》金部字语义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王俊英;《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童春华;《说文解字》引《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07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0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