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隐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文化功能
[Abstract]:There have been some prejudices against the objective phenomenon of the use of cryptic language in literary works. Prejudice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lack of scientific cognition of Chinese cryptic langu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stream aesthetic culture view, which represents orthodox consciousness. Chinese cryptic language has th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functions of expounding the theme, highlighting the theme, shaping the characters, setting off the environment, avoiding vulgarity, enhancing euphemism, reflecting reality, satirizing the world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隐语黑话与亚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C11XK011
【分类号】:H1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有亮;;浅论中国文论中的汉语美学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王问靖;;“兴”法八面比较论[J];船山学刊;2005年04期
3 胡建次;“趣”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前的衍化[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梁璐;;陕西文学地理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5 范肖丹;传统写作学“夙悟先觉”的语言陌生化问题[J];东南亚纵横;2002年08期
6 余莉;;民间美术的创作思维方式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0期
7 周勋君;张裕钊书法美学思想探微[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焦集群;古代告语类文体在《三国演义》中的成功运用[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杨晓梅;冷月;;学者的诗人情怀——读王向峰诗集《梦在天涯》[J];闽江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尚继武;以“体”论词之“体”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朝谦;中国古代的技术与诗[D];四川大学;2005年
2 梁银林;苏轼与佛学[D];四川大学;2005年
3 张冬卉;和之以天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陈蜀玉;《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李丽琴;道之文[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继勇;“隐秀”说和“显隐”说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邢千里;中国历代孔子图像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蔺若;神秘文化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万洪;《文心雕龙》雅丽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春萍;意象绘画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
2 陈庆明;论汉代文学自觉因素的积淀及其价值[D];新疆大学;2002年
3 何林军;试论元结与新乐府运动[D];湘潭大学;2005年
4 田力;魏晋南北朝世族家庭美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柳宁;《湘皋集》诗词卷校注[D];广西大学;2005年
6 黄泽锋;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全会;宗白华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华;汉语修辞格的语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姜凌;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意象造型观[D];青岛大学;2007年
10 冯玉玲;冰心散文与传统散文关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涛;;论舞蹈艺术的潜在功能[J];科技风;2009年05期
2 熊雷;胡营;方木根;;陶瓷山水画的审美功能及其装饰性[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年04期
3 孙明洁;;浅谈寓教于乐的艺术功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4 张海涛;;自然美琐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5期
5 尹朝阳;刘钰涵;;阳新传统布贴及其审美功能研究[J];装饰;2011年06期
6 陈学广;;揭开缪斯的面纱——文艺审美功能新探[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7 张朝瑾;论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8 王艳玲,李红宪,王洪彪;论文学的审美作用[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毛国媛;;儿童文学审美功能与幼儿文学活动[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郑艳丽;;论音乐的社会功能——用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朱小如;;灾难母题与文学创作的精神向度[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蒋巍;;论文学的与时俱进——从“当前文学创作症候”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4 王为华;;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继承与创新[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5 王久辛;;不能忘却文学的庄严目标——对雷达先生《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的薄续[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6 张志忠;;也谈“当前文学创作症候”之根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7 胡新化;;谈“人口老龄化”的“负担”和“财富”——对庆祝建党85周年全国征文金奖《老龄化于文学创作》的增册加工[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雷达;;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9 荆素蓉;;论刘炳善译《伊利亚随笔选》中汉语重叠形式的运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刘相雨;;论管同的思想与文学创作[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新元;浙江省首届民工文学创作大赛有声有色[N];文艺报;2007年
2 记者 曾衡林邋熊远帆;我省文学创作在全国频频折桂[N];湖南日报;2007年
3 枫文;繁荣瓷都文学创作[N];潮州日报;2007年
4 萧平;佩内洛普:她是那样卓尔不群[N];文学报;2009年
5 ;第四届海内外华语文学笔会举行[N];文学报;2009年
6 民文;恩施设民族文学创作基地[N];文艺报;2009年
7 伍雪平;东城与中国作协首度签约[N];东莞日报;2009年
8 见习记者 王洋;涨稿费能否推动文学创作力[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9 吕驾宇;幸福的焦虑[N];丽水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任晶晶;让科普文学创作蔚成风气[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前后蜀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昝风华;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谷鹏;《白毛女》的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金云;论泰戈尔思想和文学创作中的宗教元素[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欢;汉代文学审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滕春红;北宋晁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晓英;走向完整的生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斯怀;道家与汉代士人心态及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金璐璐;班昭及其著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君;从潘岳的创作看其心态与情感[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韩春平;唐代“蒲州—太原”沿线区域文学简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波;图像化时代与文学的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悦帅;人生·情感·寓言[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志明;论贺敬之的国家人民情怀与文学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刚涛;曹植创作中的审美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薇;《巴黎圣母院》:文学视野中的建筑[D];中南大学;2008年
8 周静;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祝小丁;作为长篇小说家的约翰·契弗[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王玉倩;悬浮的一代[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7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0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