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西藏王臣记》两种汉译本翻译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5 19:56
【摘要】:二十世纪被人们称为“翻译的时代”。的确翻译是文化交际的桥梁,思想启蒙的先导,科技进步的中介,它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之时,,翻译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从而不同国家、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中国现代藏汉翻译家郭和卿先生和刘立千先生在二十世纪中期先后翻译了藏文古籍《西藏王臣记》。全名为《藏地雪域具行善趣王臣首领事迹史—圆满时节青春喜宴杜鹃歌之妙歌》。这本著作是五世达赖喇嘛于1643年应固始汗之要求而撰写的。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17一1682),既是西藏甘丹颇章政权的最高政教领袖,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著名学者,至今仍受到藏族人民的追忆与景仰,被尊称为“伟大的五世”。《西藏王臣记》主要讲述西藏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王族和地方家族传承世系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记述西藏历代王统和家族世系的史书,侧重于世俗政治史的记述。因此书采用了藏族民间惯用的比拟和大乘佛教的神话夸张相结合的手法,以文学写作手法来叙述历史,行文古奥简洁,词藻满篇,佛典盈纸,用字典雅华丽;它不仅是一部富有珍贵资料之历史,而且是一部著名的文学巨著。成为藏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瑰宝、一朵奇葩。它为研究西藏社会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实据。采用文学写作手法来叙述历史,必须具有一定的藏文文学功底;更何况西藏王臣记这样的巨著在翻译过程当中不应有一点瑕疵,再加上笔译和口译相比较而言,笔译有着较充分的思考时间,故对其译著的要求也是较高的。对已翻译的著作进行剖析和梳理是翻译工作者不可懈怠的责任。本人才疏学浅的不具备点评两位文豪的译著能力,但作为一名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分析、梳理这些译著是时代要求。通过学习、积累前辈们的翻译著作,运用和实践翻译方法,以自己的拙见提出一些观点是理应肩负的责任。通过剖析郭和卿先生和刘立千先生的《西藏王臣记》的两大不同名译,此篇论文分三个部分简述: 第一部分主要简述了《西藏王臣记》和它的两种译本。介绍和总结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和五世达赖喇嘛的生平以及两位译者的生平和译著; 第二部分以全面对比方法比较了原著与不同译文之间的翻译策略,赏析评述了译者的高超翻译技巧和博大的文学造诣。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原文与译文以及不同译文之间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系统比较,按照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以坚实的翻译理论为后盾,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两大同本异译中发现的误译现象进行分析,从翻译理论与实践高度指出翻译过程中应注意高难度的翻译技术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2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张敏;颜文娥;;如何更好发挥释意派理论对口译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杨凡;;从《春江花月夜》三种译文比较看文学翻译标准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张晓;;准确理解是翻译的前提——海明威《士兵之家》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5 庄芹;;论译者的主体性和社会文化规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李卫荣;;从文本功能角度看《葛底斯堡演说》的三种译文[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梓;;培根Of Studies三种中文译本的对比研究[J];长城;2009年04期

8 张锡伟;;汉语古诗词中的比喻及其翻译策略[J];长城;2010年04期

9 张艺宁;;从《牛虻》译本中透视文学的“雅”译观[J];长城;2010年06期

10 李谧;许渊冲的诗译“三美”说[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陆离;;有关吐蕃太子的文书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彭雁萍;;《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经典片段对比赏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4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5 张雪慧;;明代藏区施政及其对藏族社会之影响[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6 李臻赜;;浅谈川西高原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特点[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7 牛飞;德熙嘉措;;藏文拉丁转写的发展历史[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践践;;藏语ring-lugs一词演变考——敦煌藏文古词研究之一[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9 陈庆英;史为民;;蒙哥汗时期的蒙藏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一辑)[C];198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倪忠云;西藏曲水—桑日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10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围城》幽默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颖;文学创作中文体深隐原因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仕敏;以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观解读王际真的《红楼梦》英译本[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马耀娟;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理论看译者主体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婉鸿;论辜氏《论语》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传递[D];吉林大学;2011年

6 丛倩倩;《儒林外史》中带标记的被动句英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徐曼曼;翻译美学视角下的《秘密花园》两汉译本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邵成;杨宪益汉诗英译中的文化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查斌;从神圣走向世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常德胜;蒙元王朝初期的佛道之争[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4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14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