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王臣记》两种汉译本翻译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2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张敏;颜文娥;;如何更好发挥释意派理论对口译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杨凡;;从《春江花月夜》三种译文比较看文学翻译标准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张晓;;准确理解是翻译的前提——海明威《士兵之家》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5 庄芹;;论译者的主体性和社会文化规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李卫荣;;从文本功能角度看《葛底斯堡演说》的三种译文[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梓;;培根Of Studies三种中文译本的对比研究[J];长城;2009年04期
8 张锡伟;;汉语古诗词中的比喻及其翻译策略[J];长城;2010年04期
9 张艺宁;;从《牛虻》译本中透视文学的“雅”译观[J];长城;2010年06期
10 李谧;许渊冲的诗译“三美”说[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陆离;;有关吐蕃太子的文书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彭雁萍;;《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经典片段对比赏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4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5 张雪慧;;明代藏区施政及其对藏族社会之影响[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6 李臻赜;;浅谈川西高原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特点[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7 牛飞;德熙嘉措;;藏文拉丁转写的发展历史[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践践;;藏语ring-lugs一词演变考——敦煌藏文古词研究之一[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9 陈庆英;史为民;;蒙哥汗时期的蒙藏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一辑)[C];198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倪忠云;西藏曲水—桑日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10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围城》幽默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颖;文学创作中文体深隐原因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仕敏;以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观解读王际真的《红楼梦》英译本[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马耀娟;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理论看译者主体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婉鸿;论辜氏《论语》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传递[D];吉林大学;2011年
6 丛倩倩;《儒林外史》中带标记的被动句英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徐曼曼;翻译美学视角下的《秘密花园》两汉译本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邵成;杨宪益汉诗英译中的文化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查斌;从神圣走向世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常德胜;蒙元王朝初期的佛道之争[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4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14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