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汉语方言联合复句类型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比较研究”(03BYY036)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俐李;周磊;;新疆汉语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鹏;;浅析新疆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 李志忠;;新疆民间故事《哪吒与天王》的方言学解读[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周磊;兰银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5年03期
4 周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原官话(稿)[J];方言;2007年02期
5 张双庆;邢向东;;关中方言古知系合口字的声母类型及其演变[J];方言;2012年02期
6 欧阳伟;;喀什地区汉语方言词汇所体现的文化特色[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欧阳伟;;喀什新派汉语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邓文靖;;西北地区三声调方言分布特点透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李志忠;;新疆汉语方言文本研究方法初探——以民间故事《夏禹治水》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李霞;奇台话与普通话的声、韵、调比较[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焦立为;;三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李智君;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海燕;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D];苏州大学;2007年
4 刘虹;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研究(1884-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七团语言变异的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缇;奇台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梁青青;兰州方言的声学特征分析和语音合成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秀莉;曲阳话与普通话语法差异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5 史春梅;新疆汉语方言发音习惯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及解决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新亚;p f组声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丹;临潼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德万;从语音角度试探歧义的分类[J];文教资料;2005年28期
2 殷苏芬;;浅谈主谓谓语句的范围[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3期
3 王玲;;新疆汉语方言偏正复句类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钟铭诚;谈应用文写作的不同类型及其炼意和选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5 赵宁子;主谓谓语句的类型[J];职大学报;1996年03期
6 陈润萍;论语文教材及其功能[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7 贺又宁;现代汉语比较句的投射规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李文扬;阅读分类简论[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方环海,王仁法;论《尔雅》中同源词的语义关系类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傅远碧;“动宾+的+中心语”中“中心语”的语义类型[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林明金;;双语词典的类型、评价原则与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王数财;;试以“三个平面”分析主谓谓语句的类型[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3 刘春玲;杨松柠;;浅谈网络数字语言的类型及特征[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文华;;论手语的基本要素——语形的内涵及相关类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尚新;;从英汉语对比角度谈体的中立化理论构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能;高福聚;;古汉字中的建筑遗迹[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张进军;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余金枝;矮寨苗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翟会锋;三官寨彝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春风;邦朵拉祜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青峰;涟源市古塘方言疑问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井米兰;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文字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小东;国际商务谈判双赢的语用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伟丽;现代汉语词的修辞派生义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柯移顺;《歧路灯》疑问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志清;《说文》收字与文献用字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陈丽丹;中文报纸广告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胡涛;汉语多义词及其语义桥研究[D];鲁东大学;2007年
9 宋彦云;现代汉语歧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曾雄伟;紧缩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0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3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