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料库翻译学:问题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9-09-07 09:02
【摘要】:语料库翻译学在汲取语料库语言学、描写性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营养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颠覆了传统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拓展和深化了翻译学研究的外延和内涵。然而,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也存在内容上的缺陷。因此,未来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应紧密结合翻译学的跨学科属性,构建并完善语料库翻译学的理论体系,发挥其方法优势,突破自身的缺陷,实现其发展预期。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开宝;邹颂兵;;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J];外语研究;2009年05期

2 胡显耀;曾佳;;对翻译小说语法标记显化的语料库研究[J];外语研究;2009年05期

3 胡显耀;语料库翻译研究与翻译普遍性[J];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04期

4 胡显耀;;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翻译小说词语特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5 冯跃进,陈伟;汉语“副职”英译的语料库调查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娟;;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赵晴;;《红楼梦》汉英翻译语料库的衔接显化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3 黄诞平;;语料库与翻译研究及翻译教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张继光;张蓊荟;;原型理论视角下的当代散文翻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杨伟燕;;新闻英语翻译策略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年02期

6 高博;陈建生;;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古典诗词译本中的翻译共性研究——以《诗经》英译本为案例[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4期

7 周红民;;语言艺术化的两个维度及其在翻译中的解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8 张子君;;从逻辑连接词角度探讨汉英外交口译中的衔接显化——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刘泽权;刘艳红;;初识庐山真面目——邦斯尔英译《红楼梦》研究(之一)[J];红楼梦学刊;2011年04期

10 冯宏;王华;;基于知网与万方数据库的中国莎士比亚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李欣;英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夏云;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小说常规化研究:历时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翻译普遍性和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高毓申;基于小型语料库的会议交传口译中显化和隐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黎珂;从Mona Baker叙事理论看严复《天演论》译本的重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律;基于PACCEL的翻译显化现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高菲;汉语翻译小说语言整齐化特征[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慧丹;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中话语标记“Well”的汉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毛鹏飞;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中Lord人际意义显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孟令子;基于语料库的莎剧汉译本中“被”字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慕宝龙;学生翻译中因果关系显化的语料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红;基于语料库的汉英翻译普遍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文;汉语“被”字式在不同种类的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考察[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张美芳;利用语料库调查译者的文体——贝克研究新法评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胡显耀;用语料库研究翻译普遍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胡开宝;朱一凡;;基于语料库的莎剧《哈姆雷特》汉译文本中显化现象及其动因研究[J];外语研究;2008年02期

5 胡开宝;;基于语料库的莎剧《哈姆雷特》汉译文本中“把”字句应用及其动因研究[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6 廖七一;语料库与翻译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7 柯飞;翻译中的隐和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8 黄立波;;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基于语料库的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9 柯飞;双语库:翻译研究新途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9期

10 丁树德;浅谈西方翻译语料库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式坪;高职高专作文教学刍议[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刘晓芬;祝辞的写作特点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郦波;;“鲜华”与“腐套”——论王世贞的应用文创作[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王正;有关应用文、应用文体、应用写作概念的思考[J];秘书;2000年02期

5 ;实用文体翻译[J];中国翻译;2005年06期

6 姜琳琳;;论翻译中再现应用文文体风格[J];文教资料;2009年27期

7 殷中杰;;职业学校应用文体教学与训练方法探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5年12期

8 兰莹萱;;浅谈如何对做好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9 张宇;;对应用文中概念及其分类逻辑错误的分析[J];秘书之友;2007年09期

10 郝立新;;应用文需要进一步体系化[J];中国教师;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莉;;试论吕静《韵集》韵部系统[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胡庚申;;问题·思考·实践·出路——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方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刘春玲;杨松柠;;浅谈网络数字语言的类型及特征[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飞;沈勇;李炬;安康;;汉语耳语标准频谱的测量与计算[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曲清琳;;关于例证语料库的一点想法[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韩少华;;普通话水平测试整体性原则的设想及实施方法[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寿永明;;不断发展的修辞学思想——评《王希杰修辞学论集》[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宝恒;;从山东莒县陵阳河陶符看汉字起源[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仇小屏;;论辞章章法的对比与调和之美——以正反法、宾主法与图底法为考察对象[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杨蔚;;在比较中探寻NULEXID语料库系统的未来之路[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尔东;新型实用的普通话教程[N];太原日报;2006年

2 陆俭明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极富创新性的方言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记者 张隽;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下周上海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壮;文体理论与应用文源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艳红;《汉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何婷婷;语料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春晓;马叙伦“六书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文勉;《商代文字汇编》的基础整理及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谢华;苏轼应用文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2 胡雪花;中职学校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霞;论应用文的审美特征[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4 解秀玉;中专应用文写作整体优化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辛建;非常规隐喻在文学文体和应用文体中数量不相等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6 莫映礼;从申论考试谈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春文;高职院校应用写作互动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燕;从语篇分析角度看中外大学简介[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李静;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韩雪松;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理论述论[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2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32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7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