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关于高师院校培养国际化专业化双语教师的思考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学院双语教育研究院;长春师范学院;
【基金】:2011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双语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B219) 2011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双语师资培养实验研究”(项目编号:ZZ11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52;H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春明;王春姣;;“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式双语师资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3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伟林;虞洁;;美国双语师资培养模式及启迪[J];教育评论;2008年04期
2 刘春明;刘旭彩;林世威;李红玫;;“三维立体式”双语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2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婷婷;;高师院校开设艺术教育专业的可行性思考[J];艺术教育;2007年08期
2 樊迪;;舞蹈教学法在高师舞蹈专业中的必要性[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7期
3 孟英丽;;关于高师院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田丽,穆英;论高师院校科研管理的效益观念[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沈雪芬;董灿华;;高师院校大学生缺陷感的调查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6 于忠友,李治军;加大投入倾斜力度 保证高师教育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姚宜新;完善高师教育工程构想[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8 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高师院校为中学素质教育培训在岗师资的探索[J];云梦学刊;1997年02期
9 方百盈;高师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吴燕丹,鄢春生,林立强;论高师院校体育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崇业;;综合性大学自然科学类学报的困境与改革——以《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2 行恭宝;;高师院校改革应以培养创造型教师为核心[A];山西省创造学会创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议专辑[C];2001年
3 戚敏;屈永鹿;;新时期化纤—纺织重组整合的几种模式[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万春;;学术期刊编辑的若干困惑[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张英;李时群;徐建华;;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发展策略[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中新;;从人口角度谈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叶孟魁;;瞿秋白关于资本主义国际化的思考[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8 汪宇明;;国际化背景下的旅游强国战略与地方响应——兼论上海与内地的旅游互动关系[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陈光宇;吴畏;顾凤南;周春莲;;《数学年刊》国际化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探索[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树魁;关艳琴;;高师院校直面基础教育新课改挑战的对策探析[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明月;打造专业化 市场化 国际化的网博会[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闻召林 夏丽华;湘财证券 以国际化带动专业化[N];中国证券报;2004年
3 公晓南;国际化 专业化 规模化[N];中国包装报;2005年
4 通讯员 王蔚明 记者 马璇;提升承办水平提出新的目标[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湛卢;艾多酷抢抓青少年服饰市场[N];中国企业报;2007年
6 记者 陈学慧;我国专业化国际化职业经理人队伍初现[N];经济日报;2006年
7 记者 姚正华;第四届文博会展位签约65%[N];深圳商报;2008年
8 绵阳师范学院 张继华 张惠;西部高师院校发展亟须创新人才[N];光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井波 实习生 赵春娟;3271名双语教师基层任教[N];新疆日报(汉);2011年
10 通讯员 陈平;培训后双语教师即可独立教学[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文炳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金融工作与执政安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泾涛;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进军;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冰冰;新时期中国高师手风琴教学考略[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2 王满华;高师院校公共课实施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星喜;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师教育模式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忠印;高师院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胜利;浅析湖南高师水彩画教学特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姚兰英;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秦文字;我国高师院校保持教师教育特色的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勇荣;教师教育背景下高师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尧;高师院校形体课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3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3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