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都塞理论的符号学再审视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视域中的符号学研究”(12XWW003)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从文学到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中的符号学研究”(12JK04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志鑫;;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思想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2 胡亚军;;《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问题结构[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朱晓慧;;马基雅维利与“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4 郭芳;;浅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功能理论[J];法制与社会;2011年02期
5 孙民;;论“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原生逻辑与次生逻辑——葛兰西与阿尔都塞、普兰查斯传承关系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6 郭小香;;试析阿尔都塞“总问题”概念的三重意蕴——兼论对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朱晓慧;;哲学是革命的武器——阿尔都塞的哲学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8 钱厚诚;;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三重向度与划界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金瑶梅;胡绪明;;解读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理论[J];晋阳学刊;2008年01期
10 徐翔;;《初恋》、《娱园》的意识形态同构性[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南n\;;历史行动或改变世界的哲学何以可能——从后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A];实践哲学的使命——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发言文稿[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郁卉;政治实践与思想干预[D];南开大学;2010年
2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宋林生;现代性与民族性:话剧“民族形式”讨论的再讨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4 李金辉;理解马克思[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金瑶梅;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刘宇兰;“同一性思维”的意识形态批判[D];吉林大学;2009年
7 徐翔;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神话化现象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8 许传静;我国大学国际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王驰巍;对《资本论》的认识论考察[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潘志新;阿尔都塞的“有机理性”思想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旺;试论马舍雷文学生产理论对当代文论的价值与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刘红霞;毛泽东矛盾观与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之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关凌凯;阿尔都塞“无主体”思想及其对后现代哲学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黎庶乐;“历史无主体”的逻辑进程[D];湘潭大学;2008年
5 郑馥璇;李调元民间传说传播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刘香;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娜;论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党务工作者形象[D];中南大学;2009年
8 马佳娜;国家的神话:《山花》作品中的意识形态叙述[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欧阳兆莹;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祁程;阿尔都塞社会意识诸形式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红周;;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观研究[J];外语学刊;2010年04期
2 王砚;;索绪尔“任意性”与“相对可论证性”解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金华;;论索绪尔符号学思想的影响[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杨大亮;赵祥云;;建构主义翻译观探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5 田晓莉;;刘润清编著《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述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任蕾蕾;;雪碧品牌广告的符号学透视[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Patricia C.Arkin ,郑伟波;论功能语言学理论集大成者米歇尔·A·K 韩礼德的语言观[J];语言与翻译;1992年04期
8 杨信彰;评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9 翟丽霞;当代符号学理论溯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王金安;符号学与跨文化交际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谐音双关的符号学阐释[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易绵竹;;构筑通用语义码模式的符号学基础[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齐效斌;;巴赫金符号学思想初探[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郭鸿;;对符号学的回顾和展望—论符号学的性质、范围和方法[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胡壮麟;;计算(机)符号学[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卢巧丹;;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对等[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王治江;;我国传统翻译标准的符号学探讨[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文旭;;隐喻的符号学解读[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施国全;;能指,所指;语言模糊性——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看模糊语言[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卢德平;;论符号的本质特征——皮尔士研究札记[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号打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欧阳骏鹏;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杨锡彭;从符号学角度再谈名与实[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4 张志毅;“眼睛是在脸上笑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徐林;汉字“整形”务必慎重 生僻地名应设“字表”[N];南方日报;2009年
6 新华社记者 谢樱 明星;汉字“整形”有理无益?[N];文汇报;2009年
7 记者 谢樱 明星;汉字“整形”争议折射文化话语权之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胡佳轶 李文一;“汉语托福”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记者 周舒 实习记者 王菲宇;横跨语言学与国际政治的少数派[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李景端;空缺的不是翻译奖,是对劣质翻译的问责[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瑜;翻译的修辞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娄琦;功能性言语的意义生成—认知符号视角下心理空间双重整合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亚萍;体裁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5 尚晓明;人和世界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建构与透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段满福;法国现代语言学思想(1865~1965)及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吴碧宇;汉语句子话题链的认定及其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春平;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符号学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刘志强;皮尔士实用主义思想对语用学起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漾;东巴文字图形符号的解析及对图形设计的启发[D];江南大学;2009年
4 吴静;论翻译中意义的流失[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旦增曲扎;从符号学角度论文学翻译问题[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6 杨智慧;英汉语字形和字义象似性对比[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垠;从符号学视角探析文化中的无意识现象[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程子砚;从符号学视角论译文意境对原文意境的辩证再现[D];吉林大学;2007年
9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施冬蕾;媒体影像的语言学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6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3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