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注释本校释及词汇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2 04:52
【摘要】:《小额》署名“友梅松龄”,即清末民初北京“报界闻人”、著名白话小说家蔡友梅。蔡先生曾于《进化报》、《顺天时报》、《京话日报》、《白话国强报》、《益世报》等多家报纸发表连载的京味小说或时评,总计近千万字,为当时“开启民智”、“改良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能够反映当时京味语言面貌的鲜活资料,《小额》即其中影响较大、成就较高的语料之一。 由刘一之先生标点、注释的《小额》系王洪君、郭锐、刘云主编的《京人京语京文化丛书》的第一册,是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末民初北京话系统研究”的前期成果。该书为我们学习和研究清末民初北京话系统提供了宝贵语料。 本文第一部分点校献疑。注释本未对自定的点校原则一以贯之,其中标点、文字、行款三方面的可商之处颇多。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匡谬之余亦对影印本中的俗字作了辨析。 第二部分注释指瑕。注释本中注解共计1100余条,用功极深,然千虑一失,其中仍有可待斟酌之处。本文择其中数条加以补证,分别是:台头、八倍儿五、刷、伏地儿的、直道字号、够出来的、一天一现在、鸡屎派、老斋、薰。 第三部分以《小额》为中心考察三组常用词的演变。它们是“放、搁、撂”“道、路”“从、打、起”。通过对这三组常用词的考察,我们弄清了“搁”与“阁”、“撂”与“掠”的正俗关系,发现了《小额》语言习惯的差异,讨论了“搁”、“道”、“打”、“起”的口语色彩。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考察,《小额》的语料价值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内容上的社会性与形式上的评话性,使其别具京味。三组常用词的演变与《小额》用语的特殊性有力地证明了该语料较同时期旗人白话小说更为生活化、口语化的事实。作为清末难得的贴近社会生活的语料,《小额》在文字学、词汇学、方言学、民俗学上的价值不可估量。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4;G256
本文编号:2539772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4;G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路广;《醒世姻缘传》中的介词“从”、“打”、“齐”[J];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文;1995年06期
3 张美兰;;“嚼裹(过)”一词探源[J];中国语文;2011年05期
4 刘一之;;清末民初北京话语词札记[J];中国语文;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2539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3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