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淮南子》双宾语动词及其句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1 10:39
【摘要】:以《淮南子》中出现的40个双宾语动词为纲,穷尽性地分析了《淮南子》中149例双宾语句,171例双宾语句的变换句式,总结出6大类的双宾语动词及其2种基本句式,5种变换句式。表明《淮南子》双宾语动词及其句式是对先秦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宋川;先秦双宾语结构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陶智;刘胜;;论古汉语中反身代词的转指用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国材;评《淮南子》的心理学思想[J];心理学报;1982年03期

2 许匡一;《淮南子》分音词三例[J];古汉语研究;1994年04期

3 黄椒;从《淮南子》说到《易经》[J];咬文嚼字;2000年09期

4 齐瑞霞;《淮南子》“有以”浅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王军;《淮南子》庄逵吉注音读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平山久雄,曲翰章;高诱注《淮南子》《吕氏春秋》的“急气言”与“缓气言”[J];古汉语研究;1991年03期

7 林方明;读《淮南子》札记六则[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马芳;《淮南子》中的量词[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郑春怡;;《简明古汉语字典》引《淮南子》指瑕[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赵宗乙;;《淮南子·O稣嫜怠酚锎窃荹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PI勇;;谈唐诗之吟诵丨以台湾诗社之吟调为例[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谢英;;关于“NP+不+X+谁+X”句式[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3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明慧;;也谈“复合动趋式+宾语”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钟明荣;谢双园;;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蕊;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助词“着”的选项与排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熊学亮;;构式的辐射[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杝菘霖;曹逢甫;;台pc闽南姙、华姙程度副奮“生”的姙├丛碵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席留生;;汉语兼语句与英语SVOC结构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池莉;沉下去浮上来[N];人民日报;2004年

2 黄集伟;偷棵菜送给2010[N];南方周末;2010年

3 韩石山;近三十年来汉语句式的倒流现象[N];文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何东平 邢兆远 吴小京;见证韩国“汉语热”[N];光明日报;2005年

5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蔡伟 浙江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俞丹;方法陈旧缘于对写作认识的模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裴蕾;从“繁体字提案”说开去[N];四川日报;2008年

7 王玉池;《千字文》译注[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武穴市实验中学 陈水明 徐顺昌;文章修改刍议[N];黄冈日报;2009年

9 王路;“一‘是’到底”成大道[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晓郁;善待母语[N];江西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4 卢惠惠;古代白话小说句式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罗小如;《淮南子》动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文格;现代汉语形谓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路广;《法言》词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林素娥;湘语与吴语语序类型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袁园;“有”字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叶林;邵阳方言双宾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沈俏璐;舟山方言句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赵丽红;由“V给”引起的兼语式及相关句式的句法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殷润林;自贡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彦杰;“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及其语篇否定功能[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吕建军;“NPL+V+着+NP”句式的语义辨析及生成机制[D];四川大学;2006年

8 于丽丽;现代汉语形式动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郑尧;动结式的语用解释及其进入相关句式的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珏;“即使……,,也……”复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7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47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