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身代词“身”及复合形式反身代词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同义词语之语法化过程的对比与互证”(项目编号:11JYB2026)的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秀芳;古汉语中的“自”和“己”──现代汉语“自己”的特殊性的来源[J];古汉语研究;2002年01期
2 程工;从汉语“自己”一词的历时性演变看新格赖斯主义语用照应理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刘光明;《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施兵;;叶斯泊森语言观评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祖人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思路述评——从语言共性与个性的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倪兰;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基本语义分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7 力量;肖应平;;“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8 卜师霞;《史记》中“看”义类单音动词的历史比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丁崇明;语言演变的过程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冯亚丽;贾岛诗歌用韵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荣光启;;句法转换:从古典诗到白话诗[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祖人植;;基于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刍议[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朱其智;;“由”字句的语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赵爱武;;《诗经》“有+S”式考辨[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车淑娅;《韩非子》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焕君;《战国策》兼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申英姬;语体功能翻译方法及其在C/E科技体翻译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01年
3 于峻嵘;《荀子》句式考察[D];安徽大学;2001年
4 戴红亮;“女”部字语义与文化内涵透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章文静;江淮方言、汉语普通话和英语标准发音语音体系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勇;从汉语被动结构的演变看汉语注重话题的语言类型特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赵立伟;《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鲜丽霞;“二拍”中的助词“得”[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9 谭代龙;《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姚新奕;抽象与具体[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程工;生成语法对汉语“自己”一词的研究[J];当代语言学;1994年01期
2 程工;汉语“自己”一词的代词性[J];现代外语;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淑美;;“X+V+Y+的+O”的事件结构及句法、语义限制[J];语言科学;2011年04期
2 刘礼进;;汉英篇章视点回指式对比考察[J];现代外语;2011年03期
3 李玉英;曾祥宏;;演讲语篇中的英汉指称衔接手段对比分析——以奥巴马就职演说词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国炎;;布依语人称代词中几种特殊的称代方式[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2 肖放亮;;南昌县(塘南)方言的人称代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振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理语言学:语言研究的实证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郑众;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何洁;汉语儿童早期语法中的“自己”[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邱明波;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D];复旦大学;2011年
4 刘礼进;视点回指和汉英长距离反身代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杨春雷;HPSG理论中“自己”和量化名词短语的语用解释的约束条件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阮氏秋荷;现代汉语同位短语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旭红;回指的DRT形式方案的问题及其解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紫儒;英汉反身意义表达手段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2 厉丽;论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约束[D];中南大学;2010年
3 许银;汉语儿童反身代词长距离受约束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黎莎;汉泰反身代词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何蕾;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奕;基于HPSG约束理论对汉语“自己”与英语“self-”形式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仰鑫;约束理论与汉语中的反身代词[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兆静;约束原则与汉语反身代词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戴安娜;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句法和非句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岳金星;普遍语法与中介语接口的参数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1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5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