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模糊词义的动态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3 02:30
【摘要】:关于模糊词的研究由来已久,我国语言学界对于现代汉语中模糊词的研究则是从伍铁平先生的《模糊语言初探》和《模糊语言再探》发端的,由彼至今的几十年间,诸多语言学家对模糊词或模糊词义的界定、分类、基本特征及产生原因等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对模糊词义的动态变化研究方面尚未形成较为系统、成熟的论述。 本文在对模糊词义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按类别将相应的模糊词在语料库中进行检索,探索这些模糊词的词义在动态应用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进一步归纳总结,尝试探索其动态变化的规律、原因、条件等。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模糊语言学在国外的产生,以及我国语言学界对模糊词及模糊词义相关内容的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本文的研究价值、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现代汉语模糊词义动态变化的静态基础和形成条件进行了阐述说明,静态基础包括模糊词及模糊词义的界定、模糊词义的类别及模糊词义的性质,形成条件主要是语境。 第三章对现代汉语模糊词义的临时性变化进行了分类描写,包括模糊范围和模糊程度的变化以及模糊词义和明晰词义之间的转化,并在描写的基础上对其临时性变化的规律性特点进行了总结。 第四章对现代汉语模糊词义的历史性变化进行了分类描写,包括模糊词义的产生和消亡、模糊词义范围和程度的改变以及模糊词类型的改变,并在描写的基础上对其历史性变化的规律性特点进行了总结。 对现代汉语模糊词义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填补只有词义静态描写而动态研究不足的空白,有利于对词义的全面认识,而且能够为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本文的论述只是对模糊词义动态变化研究的一次初步尝试,更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健;试论模糊语义的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高元石;有关模糊语义的几个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3 黎千驹;论义素分析法与语义的模糊性[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于辉华;;谈模糊语言的根源和可消除性[J];沧桑;2006年06期

5 曹有鹏;词义的模糊性初探[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伍铁平;;从“半”的释义谈模糊语言[J];辞书研究;1985年01期

7 黎千驹;;论模糊词语的释义方法[J];辞书研究;2007年06期

8 张兴杰;;试论语义的模糊性[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George Lakoff;廖东平;;模糊限制词和语义标准[J];国外语言学;1982年02期

10 张乔;广义量词理论及其对模糊量词的应用[J];当代语言学;199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汪玲玲;包含数目词的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模糊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董志强;语义模糊初探[D];四川大学;2002年

3 娄爱华;汉语感官词模糊性与隐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崇;汉语感官词模糊性与隐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曹文抗;模糊语义在法律语言中的表现及消除[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红;汉语数量词的模糊使用与教学对策[D];暨南大学;2008年

7 肖晓亮;英汉词义模糊性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4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54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2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