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落英”论证的古文字词训释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晋家泉;“落英缤纷”刍议[J];滨州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2 王启涛;“落英”新诠[J];古汉语研究;2000年02期
3 齐晓茹;“落英”该作何解[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邢永革;“落英”是“下垂的花儿”吗?[J];菏泽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李金坤;“落英”别解[J];九江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6 李秀飞,李润;《离骚》“落英”词义探求[J];茂名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黄武强;“落英”的真义是什么[J];广西师院学报;1995年03期
8 钱玉趾;“夕餐秋菊之落英”之我见[J];文史杂志;1998年03期
9 李永明;;“落英”新考[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陈新;聚讼纷纭话“落英”[J];阅读与写作;200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敏;田益琳;;《老学庵笔记》词语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龚云;陈琳;;几条水文学定理·定律和推论研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4 陈亚琳;;谈《列子》为魏晋时伪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5 陈艳;;《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札记[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李茂;康健;;《绿野仙踪》双音节倒序词札记[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杨庆鹏;;《离骚》“秋菊落英”之“落”字解诂[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付春华;王喜晨;;构建“节约友好型社会”中政府的“引导人角色”分析[J];才智;2008年22期
9 王轶高;;汉语与“香”有关的同义词词族[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马连湘;孟娇;;《孙子兵法》军事用语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亦兵;;汉英词典翻译的点滴体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落志筠;;我国室内装修污染的现状及其法律原因分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玉;胡庆林;;“创置先斯院赡田碑”考[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4 苏庆红;;“馘”之音辨——从《庄子今注今译》“黄馘”之音义说起[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习文;李娟;;《汉语大词典》古天文词条补正五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姜燕;;医古文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文字训诂学素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曲如意;孙文钟;;试析宋代史料笔记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2 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房正;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1912-1950)[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海波;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群;蜀葵(锦葵科)传粉模式及锦葵科花柱弯曲进化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8 裘禾敏;《孙子兵法》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陈志广;反垄断:交易费用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珊;我国船舶企业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金野;唐彦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洁琼;江南茶馆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杨爱梅;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宪法秩序[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璐;择同表现[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6 陈坚;福州市城区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非;安庆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和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谢嘉;中国文人园林中的隐逸文化特征及其对造园实践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鹏;国内高端丝绸服装品牌整体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张照旭;源自近代西洋译语的汉语词汇[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书莹;落英纷纷[J];广西经贸;199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嘉璐;;训诂学与经学、文化(二)[J];文史知识;2009年12期
2 木子;;中国训诂学研究会1992年年会在湘举行[J];语文研究;1993年01期
3 雷汉卿,朱庆之;训诂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读冯浩菲《中国训诂学》[J];古汉语研究;1999年01期
4 白兆麟;实事求是乃学术之第一要义[J];古汉语研究;2001年01期
5 饶尚宽;关于训诂学学科定位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萧红;;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08学术年会暨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7 杨自强;;颇具特色的《训诂学》[J];读书;1987年09期
8 冯浩菲;训诂学名义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9 周光庆;中国训诂学断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中国训诂学研究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在川大召开[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史建桥;;训诂学和辞书义项的选定[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2 范泊静;;训诂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方艳霞;;论洪亮吉《春秋左传诂》的训诂特色及不足[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朱轶;;《说文解字》“田”部字小议[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付雅丽;曲黎敏;;《释名》字义的医学内涵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6 葛力力;;字词辨析二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8 景海峰;;训诂与诠释: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之路[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大;全国词汇训诂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任生心;辞书编纂何以“营养不良”[N];光明日报;2007年
3 韩晓玲 楚静;历史文化语义学走向成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邢福义;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N];光明日报;2006年
5 商报记者 金霞;《故训汇篡》——十八年的文化苦旅[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记者 韩晓玲、通讯员 楚静;海内外学者共探语汇演绎历程[N];湖北日报;2006年
7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古籍中的(辨)名与(辨)物(之三)[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学界耆宿晚年学术大著问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尚新;汉语研究应以“字”为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精盛;王念孙的训诂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曹海东;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洪华;宋代“小学”文献考略[D];山东大学;2008年
4 方向东;孙诒让训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程艳梅;《读书杂志》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包诗林;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郭蓉;《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吴先文;东汉单字为训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卞仁海;杨树达训诂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林玫;意义、词典与词典释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晓丽;《史记正义》训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金小平;反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王辉;从《经义述闻》看王引之的训诂方法[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莉;李善《文选注》训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园园;《国语》韦昭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曹秀华;《经义述闻》词义训诂方法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卫宁;《毛诗故训传》、《毛诗笺》与《诗集传》训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张春雷;《汉语大字典》孤证义项考辨[D];新疆大学;2006年
9 胡雪莉;胡朴安与文字训诂学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许真真;徐复先生的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0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6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