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当代中国的语言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郜元宝;;方言、普通话及中国文学南北语言不同论——从上海作家说起[J];文艺争鸣;2010年19期
2 郜元宝;;“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围城》的语言策略[J];学术月刊;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强;叶振忠;;批评家的良心——当代文坛批评健将李建军[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郝江波;苏虹;;论京派批评的文化特征[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姜涛;“为胡适改诗”与新诗发生的内在张力——胡怀琛对《尝试集》的批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季桂起;叶公超文学批评的观念和风格[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5 张仁香;;梁宗岱文学批评的诗笔特征与心灵体悟[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6 周冰心;京派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思潮——兼与西方古典主义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张雪琳;;《离骚》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的统一[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陈辉;;论艾略特诗学批评观对叶公超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李鑫;;叶公超比较文学视野下的艾略特评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伍丽洁;;叶公超对艾略特诗学观念的传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祝帅;;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三个问题[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2 张松建;;“抒情”诠释学——论中国现代抒情诗学的三个结构[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珂;;新诗诗体研究的成绩和问题——诗体建设“伪话题”之争透析[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金龙;;文艺学中形式范畴的语义分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孔帅;瑞恰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入云;问题史:中国新诗的音乐性(1917-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4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红军;鲁迅文学经典与现代传媒的关系[D];辽宁大学;2011年
6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7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8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9 齐成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论李健吾“咀华式”文学批评风格[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玉迪;现代文学批评的一种范式“作家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吴晓明;李长之传记批评之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4 郭爽;中国现代作家的自然主义倾向[D];郑州大学;2010年
5 赵灯峰;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论[D];安徽大学;2011年
6 魏薇;现代性的两维—瞿秋白、李长之文学批评合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丽萍;《文学杂志》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8 林星t,
本文编号:2562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6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