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县拐里话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7 23:47
【摘要】: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介绍,邯郸涉县拐里村话属于晋语邯新片的磁漳小片。涉县处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同时也是晋语与冀鲁官话、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很有研究价值。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该方言进行成系统的专项研究。本文选取涉县拐里村话作为研究对象。 全文分为五大部分:绪论部分,分两节,第一节介绍涉县拐里村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第二节概述前人的研究情况及本文写作的价值、意义。第一章“拐里话音系描写”,对拐里话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声调系统、连读变调、儿化韵、特殊字音等问题进行平面描写,并制定出“常用字方言读音表”。第二章“历史语音问题研究”,通过将拐里村方音与《广韵》音系进行比较,对知庄章组声母和日母的演变、古入声韵的演变、入声调演变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第三章“拐里话与河北境内晋方言语音比较研究”,从声韵调三个角度将拐里话与河北境内其他地区的晋方言进行对比分析,从现实层面揭示拐里话的语音特点。最后,结语。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拐里话共有22个声母,50个韵母,5个调类,28个儿化韵,该方言存在比普通话复杂的连读变调,还有一些因弱化等原因形成的特殊字音。 二,古知章庄三组声母在拐里话中除了少数字念ts、tsh、s以外,绝大多数演变成卷舌音ts、tsh、s;古日母字在拐里话一分为三,属于止摄开口三等,今普通话念er音节的字念自成音节的1,通摄合口三等以外的合口字念1声母,其他的字念零声母;精组细音与见组细音合流,不分尖团音;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在该方言念η声母。古入声韵在该方言合并成十二个带喉塞?尾的入声韵母;古山、咸二摄在该方言韵尾消失,演变成鼻化韵;古臻、深二摄在该方言合并成en、in、uen、yn四个韵母。古平声在该方言分为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该方言保留了古入声调,但有相当一部分古入声字派入到其他调类,其中又以派入到去声的居多;同时,有些非入声字在该方言由于弱化等原因变成了入声调。 三,与河北境内其他晋方言点相比,拐里话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如古日母字在拐里话大部分字念零声母和边音1,这与河北大部分地区晋方言点的演变是不同的;韵母方面,拐里话有50个韵母,入声韵母达12个之多,在我们已经发现的材料当中,不论是韵母总数还是入声韵母的个数,拐里话在河北晋方言区都是最多的,古臻、深二摄在拐里话仍念前鼻音韵母,这与河北境内的许多晋方言点也是不同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72.1
本文编号:2566807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7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端政;晋语区的形成和晋语入声的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王锡丽;王爱平;;邯郸方言入转舒的音变速度及其原因[J];邯郸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锡丽;;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舒化[J];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王锡丽;;邯郸方言的舒入两读[J];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贾俊花;;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J];现代语文;2006年04期
6 吴继章;河北方言中的“圪”头词[J];语文研究;2003年04期
7 沈明;晋东南晋语入声调的演变[J];语文研究;2005年04期
8 田恒金;李小平;;河北方言地名中的一些音变[J];语文研究;2008年02期
9 王利;;晋东南晋语的入声舒化现象[J];语文研究;2008年03期
10 温端政;试论晋语的特点与归属[J];语文研究;199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利;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6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6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