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的性质和数量表达的核心——语序类型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陆丙甫;;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2 李艳惠;陆丙甫;;数目短语[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3 徐丹;傅京起;;量词及其类型学考察[J];语言科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晓杰;;从《聊斋俚曲集》看汉语动词拷贝句式的产生年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姚小烈;;关于“NP的VP”结构中心语问题的一点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文艺;;布依语与汉语量词比较[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惠,石毓智;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2 司富珍;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3 周国光;对“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一文的质疑[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4 叶桂郴;罗智丰;;汉语动量词形成的原因[J];古汉语研究;2007年03期
5 石定栩;;动词后数量短语的句法地位[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6 陆丙甫;无限递归的条件和有限切分[J];汉语学习;1983年03期
7 熊仲儒;刘丽萍;;汉语动结式的核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徐丹;;下游史兴语的某些特点[J];民族语文;2009年01期
9 傅京起;徐丹;;SVO语言里的宾语前置[J];民族语文;2009年03期
10 黄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词序类型[J];民族语文;199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国芳;;汉语“一点儿”的英译[J];考试周刊;2007年07期
2 许剑宇;;《佛本行集经》中的数量表达[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全湘燕;;模糊性在现代汉语数量表达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李宗杰;量词在英译汉中的运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5 张向群;;量词的换用与活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6 杜敏;独上高楼 开拓新域──《量词修辞审美论》评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陈艳菊;;量词的妙用[J];中文自修;1996年12期
8 凌立;浅析汉藏量词的异同[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9 魏德胜;《敦煌汉简》中的量词[J];古汉语研究;2000年02期
10 乐伟国;常见的量词英译列举[J];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绂;;《颜氏家训》量词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盖兴之;丁志磊;;彝缅语量词的共时分析[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鄂成国;高作峰;徐东方;王彩虹;;重复n人随机合作对策的稳定集和弱稳定集[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许t熋,
本文编号:2567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6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