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式研究学术研讨会”征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征集论文[J];汉语学报;2008年04期
2 ;第二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将在温州举行[J];语言科学;2008年06期
3 ;“第二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征集论文[J];语文研究;2008年04期
4 王艳华;《史记》中的"(唯)宾是谓"句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钟宇;两岸汉语语汇文字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6 黄伯荣;;《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特殊句式研究》评介[J];东方论坛;2008年05期
7 竟成;漫谈汉语的方位概念[J];汉语学习;1988年02期
8 苏丹·江布拉托夫 ,木拉提;再接再励努力学好汉语[J];语言与翻译;1988年04期
9 泷水;我与汉语的缘分[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1年11期
10 何南林;汉语“模糊”之巧[J];汉字文化;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加勇;;隆回湘语双宾句句式研究[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学佳;付莉;;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语使用声调变异状况的声学分析[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沈阳;;汉语双动词(CAUSE系统)结构的识别和分析[A];“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甯忌浮;;《汉语韵书史》弁言[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陈默;王建勤;;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单字调声调意识初期发展的个案研究[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侠;;先驱之举:澳大利亚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7 牛岛德次;;汉语的被动句究竟有几种形式[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8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姜丽萍;;《体验汉语基础教程》(系列教材)编写理念与实践[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才华 完德;青海省第五次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在贵德召开[N];青海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俞瑾;谁动了我们的汉语[N];成都日报;2005年
3 ;汉语的力量[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郑立华 邬凤英;世界汉语大会掀起汉语潮[N];中国商报;2005年
5 记者 汪大勇;北京语言大学 留学生汉语本科教育30年助推汉语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6 韩曦;“年轻人掌握了汉语,才能更好地设计未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玉兰;观念创新:推广汉语的关键[N];光明日报;2009年
8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大家都来学汉语[N];科技日报;2009年
9 记者 吴晓燕;缅甸汉语研修班在昆开班[N];云南日报;2008年
10 梁乐天;阳光照耀着学汉语的外国孩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张明辉;认知类动词及相关句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6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霞;“险些”类句式探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2 许玉洁;“NP+VP+AP”句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李芬;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句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包秀明;蒙汉语码转换的结构特征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杨春晴;现代汉语缩略语的修辞、认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小春;汉语速记的历史和现代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敏惠;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氏娴;汉语和越南语形容词的程度表示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瑞明;论汉语提升动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宋帆;汉泰语量词比较研究和泰语量词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7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6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