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境的文本解读策略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俊霞;“字”与外来概念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康曼;;字本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3 撒露莎;;从语言的共时性角度看语言的静态和动态存在形式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4 黄高飞;;汉语语义句法“前管后”的生成机制——以《山海经》中描写句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新华;符号结构与语法[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6 方麟;庄子言意观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陶沙,黄秀梅,李伟;儿童汉英双语语音意识:跨语言一致性、差异与迁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何守仁;李晓琳;;浅谈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9 赵丽君;;非说不可——从劳动起源说看语言的起源问题[J];才智;2009年05期
10 江晓丽;;格语法与宾语的意义类型[J];才智;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秦少康;;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邹晓辉;;优化“语义信息处理”的新方法与实施例——从“一词泛读”到“释义字组”再到“一字精读”[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敏姿;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微微;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介词对比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亚静;汉语常用单音节形容词的发展变化[D];西南大学;2011年
7 姜政延;韩国初中汉英教材的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黎黎;现代汉语离合字组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9 魏焯s,
本文编号:2570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7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