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宁县撒拉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1 19:36
【摘要】:本文以语言使用现状和语言态度为主要研究领域,选定新疆伊宁县撒拉村的撒拉族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阐释法进行分析,研究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及语言能力的多重关系,探讨语言保持、语言转用背后的推动因素,并尝试运用浑沌学理论讨论伊宁县撒拉族在语言使用上的非线性特点。全文共分六章,将描述、分析及验证结合在一起,层层递进。 本文内容如下:首先是绪论。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综述研究现状,说明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对2011年的暑期田野调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主要是调查对象和调查点的情况。具体包括撒拉族的基本情况,新疆撒拉族的历史变迁,新疆撒拉族的发展和现状以及调查点的历史沿革、人口分布等情况,接着从基础社会政治组织、语言文字和日常生活方面对撒拉族进行了背景描述,然后简要阐释了调查方法,并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第二章,从个人语言掌握与习得情况、家庭语言使用情况、社区语言使用情况、文字使用情况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伊宁县撒拉族的语言使用现状,总结了撒拉族族语言使用的总体特点,即撒拉语保持较好,汉语的发展迅速,双语的发展滞缓和撒拉语是社区中的弱势语言。 第三章,分析了撒拉族对母语保持的态度,对语言转用的态度,交流中的语言选择,对子女学习母语的态度以及对文字的态度,进一步发现撒拉族语言态度的兼容性: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一致性表现在对母语、汉语、双语均持肯定态度,差异性表现在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选取伊宁县撒拉村的撒拉小学作为典型个案进行详细分析,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课程设置和教师的基本情况,接着对撒拉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使用现状和语言态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撒拉小学整体的语言使用现状和语言态度的特点。 第五章,个案分析与研究,包括杂居村与聚居村语言现状的对比,“拉木”巷的语言使用个案分析,汉语单语人语言使用现状,当地文化名人阿布都卡德尔介绍。 第六章,运用浑沌学理论,从整体定义、现状阐释、个案对比三个方面入手,剖析伊宁县撒拉族的语言使用现状,运用非线性、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奇异吸引子等浑沌学核心理论进行解读。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232
本文编号:2571698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庆瑞;;散杂居地区撒拉族语言的变迁——以积石山县方家村为个案[J];黑龙江史志;2010年01期
2 林莲云;;撒拉语裕固语分类问题质疑[J];民族语文;1979年03期
3 马伟;;语言接触与撒拉语的变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刘洪宇;杨晖;;青海省撒拉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赖洪波;伊犁历代移民开发与世居民族的形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许伊娜;新疆撒拉族的历史与现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贾伟;李臣玲;;新疆撒拉族历史迁徙与文化变迁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陈宗振;;中国现代突厥语族语言研究概况[J];语言与翻译;2009年03期
9 米娜瓦尔·艾比布拉;撒拉语与土库曼语的关系──兼论撒拉语发展简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新疆撒拉语特点试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本文编号:2571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7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