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简论文本解读与整体关联性

发布时间:2020-02-01 06:07
【摘要】:正一般认为,"文本是有意义的语句的序列,它们传达信息,表达共同的主题,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的特点"[1]。虽然主题的指向是否集中和鲜明,语句序列的完整和连贯是否充分,在不同的文本中有所差异,但把文本视为人工的一个统一有机体的基本观点,大致成立。基于此,从整体的关联性角度来解读文本,注重"整体把握"或者"整体感悟",已经成为语文界的共识。但如何在整体的视角下处理局部间的关系,或者整体如何细分为不同的层面,而各个层面又如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北;文学作品的音乐描写技巧探微[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2 凌孟华;;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的三种写作姿态[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陈霞;;《诗经·七月》中“殆”的解读[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3期

4 蔺靖靖;;浅析“柳”的意象在古今诗词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3期

5 张新;新诗中的蝴蝶意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杨忠华;诗歌情感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J];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7 却景好;;路遥小说的乡土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隋晓村;;现代朦胧诗的艺术表现力[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9 李运抟;中国当代诗歌五十年文化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10 赵萍;虞文华;;文学意象:中西合璧的艺术精华[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圣思;;悼念袁可嘉先生的一封信[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芮逸敏;;袁可嘉研究综述[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莹;唐宋诗词名花与中国文人精神传统的探索[D];暨南大学;2007年

2 颜同林;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建锋;寻路的人—徐玉诺综论[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慧明;论新诗中的树意象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取向[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却景好;论五四新诗的民间性[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4 谭爱平;郑敏诗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淼;不要忘记新来者[D];西南大学;2012年

6 张兰;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新诗[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赵小意;高中语文新诗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翠翠;语文教材中新诗选篇的流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璐;初中语文新诗的审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旭东;;大学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刘春芳;;大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探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涂叙鹏;;探视阐释学角度下翻译中“文本解读”的教学[J];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4 顾兆禄;;关于索绪尔“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的文本解读[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5 丁媛;;对高等教育中文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华章;2010年08期

6 刘满芸;王亚丽;;多元视角下的译者角色与文本诠释[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沈晴;;论高等教育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多重意义建构[J];教育与职业;2007年05期

8 王立根;;语文教学之痛:“文本解读”的缺席(上)[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11期

9 俞美玉;激活与文学文本对话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10 毕烨明;;大学语文文学文本多元解读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飞凤;;论会话含意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戴学忱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吴艳;;文化共享时代的翻译问题[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谢天振;;翻译:从书房到作坊——MTI教育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许娜;;浅析言语交际[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贾玉成;译学语境研究的新期待[N];文艺报;2006年

2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冰洁;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人事报;2007年

4 张涛;“被××”成热门格式的双重隐喻[N];丽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阿布都沙拉木·旭库尔;古代突厥文碑铭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云;作为解构策略的修辞[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刘伟;从哲学阐释学角度看翻译中的文本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沈坤平;从源文本的选择和解读看译者的主体性[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4 唐建华;文学文本与商业广告文本翻译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肖霞;论清末民初文学文本中的“日化”现象[D];苏州大学;2008年

6 刘满芸;论翻译的两难境地[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程金莉;试从审美主客体互动看翻译多样性[D];安徽大学;2005年

8 吴启庚;从关联理论视角论文学翻译[D];兰州大学;2007年

9 王琪;新课程背景下文学文本的多元解读及其实践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金国;走在“对话”之途的阅读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75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75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5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