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加工的基本单元:来自词切分的证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积家;马利军;;词素性质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3期
2 佘贤君,王莉,刘伟,张必隐;惯用语的理解:构造还是提取[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3 马利军;张积家;;词素在汉语三字格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4 佘贤君,宋歌,张必隐;预测性、语义倾向性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年02期
5 王穗苹;佟秀红;杨锦绵;冷英;;中文句子阅读中语义信息对眼动预视效应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9年03期
6 张积家;石艳彩;;汉语惯用语的产生机制[J];心理学报;2009年08期
7 沈德立;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冯本才;范晓红;;词切分对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报;2010年02期
8 崔磊;王穗苹;闫国利;白学军;;中文阅读中副中央凹与中央凹相互影响的眼动实验[J];心理学报;2010年05期
9 张智君;刘志方;赵亚军;季靖;;汉语阅读过程中词切分的位置:一项基于眼动随动显示技术的研究[J];心理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兴珊;刘萍萍;马国杰;;中文阅读中词切分的认知机理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昭聪;;论明清俗语辞书的编纂目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陈凤;;歇后语——从汉字的形、音、义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3 黄冬丽;;语典编纂的继承与创新——以《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和《新华歇后语词典》为例[J];编辑之友;2011年07期
4 王海静;;刍议语料在辞书编纂中的作用及搜集方法[J];编辑之友;2011年08期
5 申慧;;当代语境中新成语特点探微[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6 周睿;;浅析动宾式惯用语的结构特点[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2期
7 赵非;;网络媒体二零零八年出现的十三个短语特点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8 张积家;马利军;;词素性质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3期
9 王丽红;王永妍;闫国利;;词汇获得年龄效应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4期
10 李馨;白学军;闫国利;;词边界信息和词频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温朔彬;;创新思维在幼儿成语教育中的运用[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常丽丽;;赵树理小说中的方言语汇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泽;书面韵律信息的作用及其加工机制的即时加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丽红;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磊;中文复合词预视加工的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4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华南竹枝词民俗文化词语与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叶琳;英汉习语理解模式及使用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娜;不同条件下同音词效应的眼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周睿;动宾式惯用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孙花萍;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静;山西大同方言的实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江亚丽;桐城谚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陈颖;动感英语和动感习语:大学课堂CAI习语习得效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傅瑜琴;《俗语典》民俗语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芳;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成语学习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千;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等级划分的研究和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积家;马利军;;词素性质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3期
2 J.L.Packard ,杨亦鸣 ,余光武;《汉语词法:语言学和认知的研究》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3 马利军;张静宇;张积家;;对惯用语理解机制的一些新设想[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4 安丰存;;再论汉语“被”的句法地位及“被”字句[J];汉语学习;2007年01期
5 李海霞;从一组统计数据看词的切分等问题[J];汉语学习;1997年06期
6 吴胜远;一种汉语分词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6年04期
7 黄昌宁;赵海;;中文分词十年回顾[J];中文信息学报;2007年03期
8 白学军;田瑾;闫国利;王天琳;;词切分对美国大学生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01期
9 白学军;张涛;田丽娟;梁菲菲;王天林;;词切分对美国留学生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心理研究;2010年05期
10 宋彦;蔡东风;张桂平;赵海;;一种基于字词联合解码的中文分词方法[J];软件学报;2009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珊;词边界信息对留学生汉语阅读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艳普;;浅析动宾结构的特点[J];中外企业家;2009年08期
2 周蓉;;“上/下”带宾语的不对称性考察及其认知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23期
3 薛儒章;关于“瓮牖”“绳枢”的结构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4 高信;;古汉语动宾结构的特点及用法[J];语文教学通讯;1988年Z1期
5 王学作;;动宾结构离合动词浅析[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3期
6 任敏;;受事动宾结构的认知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4期
7 姚红;“吃食堂”类动宾结构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05年21期
8 颜红菊;;动宾结构词汇化的独立性解释[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罗红昌;;动宾结构中单双音节选择的弹性[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10 周克庸;;《孙膑兵法·威王问》“必攻不守”解[J];台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晋霞;;面向计算机的“V_双+N_双”结构类型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曹娟;;汉语动宾结构无标记转指名词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祁艳;;“自V”结构中“自”的浅谈[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蒋鸿标;;“面向”一词在文题中的正确用法[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姜岚;;辞书的标音规范与《正词法》[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韫佳;初敏;贺琳;;汉语语义重音分布的初步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9 钱小飞;陈小荷;;含“的”字偏正结构的最长名词短语的自动识别[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安红;;对“辅重”韵律声学表现的探讨[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胡宗哲;还“油藏”的“藏”正确读音[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邵敬敏;“进口汽车”的歧解[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3 林小明;标示式语言的误区[N];海南日报;2000年
4 王学忠;“锱铢必较”能接宾语吗?[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5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祭日”跟“忌日”有什么不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淑美;动宾结构汉英机器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纪梅;汉语常用单音动词带宾情况的历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清艳;现代汉语中“V个N/VP”结构与隐性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魏红;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卫华;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动宾语义搭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小红;上海手语动词及类标记结构方向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顾鸣镝;汉语构式承继关系及其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瑞朋;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跨标点句句法关系约束条件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李霞;《金瓶梅词话》动词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彤;普通话早期儿童动宾结构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秀君;汉语动宾结构在上海手语中的表达[D];复旦大学;2012年
3 储婷;《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动宾结构名词释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阿珠(Syeda Arzo Riaz);汉语英语动宾结构的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萍;“动宾动词+宾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么贵彩;现代汉语动宾加宾[(V+O1)+O2]结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季菲菲;动宾、趋向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燕丽;动宾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9 张莉莉;现代汉语V_1+V_2动宾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许萌;汉英单音节手驱动词动宾搭配对比考察[D];宁波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78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78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