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认知心理动词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1 12:04
【摘要】:认知科学的发展扩大了词汇语言学的研究视野,特别是对词汇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和词汇语义学的理论框架,探究与人的认知活动有关的心理动词,即认知心理动词。全文以认知加工和命题态度理论为视角探讨认知心理动词句,对认知心理动词进行分类界定并指出其语用功能和认知意义。首先,对《现代汉语词典》、《同义词词林》和《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认知心理动词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结合相关语料加以分析。然后,以人的认知活动为基点,从信息加工过程展开,并结合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语法功能等特点来设定认知心理动词的框架体系。文章根据人的认知活动过程与外界刺激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将认知心理动词分为视觉动词、听觉动词、知晓类动词、思维类动词、意见类动词、信念类动词、预测类动词六个动词小类,并立足于心智操作和命题理论等理论对其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其次,对认知心理动词句进行界定,并从逻辑结构和层次性具体分析语句的命题态度主体和从属命题。然后,在语句的交际域中,阐述认知心理动词句中信息焦点体现出的主观性意图,并从疑问式、陈述式、命令式、假定式等来分析认知心理动词句的意向行为与取效结果。最后,文章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语句主体的主观性操作和认知态度,从语用功能、命题态度两个方面分析认知心理动词句。在话语交际情境中,其语用功能通过不同的认知心理动词体现出来,即:双重联结功能、评价功能、报道功能和推测功能。不同类型的认知心理动词的认知性和心理特点的不同,使得语句中会传递出不同的命题态度,即意识型、评价型、确信型、意念型四类。通过归纳概括不同类型的内在规律机制来深化认知心理动词句的研究。本研究以认知加工和命题态度理论为新的视角,对现代汉语中的认知心理动词句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的分析,从而在动态交际域中对认知心理动词的语用功能和认知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本文编号:2586276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祖荣;浅谈动词的分类问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孙利萍;;感知心理动词及其语法特征[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丁薇;;谓语中心为心理动词的“把”字句[J];汉语学报;2012年01期
4 杨华;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5 赵秋红;;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在批评语言学中的应用与实例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6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8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