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先秦训诂与儒学的互促共赢

发布时间:2020-03-13 03:03
【摘要】:训诂与儒学的互促共赢关系,在先秦时期已体现得相当明显。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者对儒家思想的阐释,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训诂实践:先秦儒家经典中包含所有的训诂体式,涉及多种训诂内容,运用了三大训诂方法以及大量训诂术语;同时,先秦的训诂实践活动也有利促进了儒家思想的解读与广泛传播:《论语》、《孟子》中都运用训诂之法来诠释儒家思想,《易传》与"《春秋》三传"的传注体训诂,在诠释与弘扬儒家思想方面的作用则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明华;;中韩谚语中的女性文化透视[J];文教资料;2010年23期

2 詹昌平;;儒家的“经世致用”与大学语文教育的“学以致用”[J];教育与考试;2008年01期

3 胡彬;;浅谈儒家思想对交际式语言教学法应用实践的影响[J];科技风;2009年02期

4 姜丽;;儒家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5期

5 罗渊;儒家思想与《文心雕龙》修辞观[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席于霞;;汉语问候语的民族文化特色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张沛沛;;导致中美“言”“辩”观之差异的古代哲学因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李丽芳;谚语格言中的儒家思想精髓[J];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02期

9 张尚谦;;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89年S1期

10 王志博;;汉语成语与汉民族的精神文化[J];语文学刊;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宝锋;;辜鸿铭翻译活动的多元系统阐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林志漧;;《大学》“格物”读为“观物”说——“格物”本义钩沈之三[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吴利琴;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反思[N];光明日报;2006年

2 越南河内大学中文系教师 中央民族大学留学生 阮氏芳簪;汉语言文字在越南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马斗全;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孔维克;汉字与文化[N];人民日报;2010年

5 王黎黎;文化如水 润物无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孔子学院”应有更丰富内涵[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雪明;制衡·融合·阻抗[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娜;曾国藩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鞠明;儒家思想与汉语礼貌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严丽;韩中禁忌语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曹婷婷;民居文化生态解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Ahmad Mohammad AbdelDayem(王朝);语言学视角的伊斯兰教“中正之道”与儒家“中庸”的思想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春燕;隋唐训诂与儒学互促发展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荣荣;中西方关于“信仰”的跨文化语义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李芬芳;两汉训诂与儒学之互促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强;关于名誉与耻辱“成句”的中日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双群;魏晋南北朝碑刻人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6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86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9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