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拟亲属称谓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3 00:55
【摘要】:包含亲属语素的拟亲属称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古代汉语中已经出现,现代汉语特别是网络语境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拥有完备的亲属称谓体系的汉语来说,研究与之对应的拟亲属称谓体系,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以拟亲属称谓中的亲属语素为研究对象,采用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从结构特征、语义特点和语用特点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结构特点上看,上古汉语中已经出现亲属语素前面加上姓名、地名、国家名、个人特征、工作性质、排行等变动语素构成拟亲属称谓的现象。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中变动语素中增加了“老”、“大”等语素和官职、动物名称、帝王年号等词语,并且出现了亲属语素直接泛化成拟亲属称谓的现象。现代汉语中又增加了以装扮风格和热点事件等因素命名的拟亲属称谓。从语义特点上看,本文采用义素分析的方法,结合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等角度分析了拟亲属称谓中的亲属语素,认为在构成拟亲属称谓时,亲属语素依次丧失了区别血缘、辈分、年龄、性别的功能,亲属语素所附带的尊敬义也逐步脱落,姓名类、职业类拟亲属称谓集中出现。拟亲属称谓都属于名词类,可以做主语和宾语,感情色彩以崇敬、尊敬为主,也有贬义和中性的情况。拟亲属称谓词中的不同词语还拥有不同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外来色彩和语体风格色彩。网络语境中的拟亲属称谓词还出现了性别特征泛化和性别倒错的现象。从语用特点来看,拟亲属称谓中的亲属语素在选用时主要遵循亲疏原则、年龄原则、地位原则和礼貌原则,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亲属语素构成拟亲属称谓的语用领域发生了变化,受到网络传播的影响,在创造和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语言的规范化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
本文编号:2586655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斌业;傅治夷;;英汉拟亲属称谓的对比及其翻译[J];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李哲;;汉日拟亲属称谓的差异与成因[J];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3 张娜娜;李清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拟亲属称谓探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孙中勤;拟亲属称谓的语用功能与翻译[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张立丹;张希玲;;拟亲属称谓习俗的文化功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6 王芝清;;汉语拟亲属称谓词语在日常交际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7 崔继华;;现代社会语言环境中拟亲属称谓的汉日比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徐奕;;《狼图腾》中拟亲属称谓英译评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阮礼斌;;概念整合理论和汉语拟亲属称谓翻译[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阮畅;;村落拟亲属称谓制的历时考察——以霞港行政村为例[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倩蕾;汉语拟亲属称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蒋兴勤;网络汉语拟亲属称谓构式的PEB模型分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6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8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