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的合作翻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袁锦翔;论中外人士合译——兼谈文献中译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年03期
2 葛兆光;;《魏书·释老志》与初期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方法[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1期
3 崔永禄;;试论中国经典文献外译的几个原则性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0期
4 郑延国;合译:佛经翻译的一大特色[J];现代外语;1995年04期
5 张德让;合译,“合一”[J];中国翻译;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正;翻译中的合作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浩然;;宗教渗透特征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李霞;;论皖江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童兆升;刘国忠;方英姿;陈海容;;散文翻译中“韵味”再现的层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孙浩然;;宗教渗透特征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冯全功;;职业翻译能力与MTI笔译教学规划[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谭中;;中华文明“表现之秘”从何而来? “CHINDIA/中印大同”开发中国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历史运作[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5 张宏;;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6 李群;;从文学翻译的层次说解读《天演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7 王鹏;;浅谈对培根论述文体的翻译的忠实性及原作风格的再现——评价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两个中文译本[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8 王敦琴;;张謇“中体西用”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易明华;;翻译中的意图观[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飞;体育英语英汉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巢峰,徐庆凯;《辞海》的质量保障体系[J];辞书研究;1999年06期
2 萧乾;漫谈文学翻译[J];外国文学;1982年11期
3 周俊杰,张献华,刘志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研究——项目管理流程[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3年01期
4 张慧琴;异化翻译策略之动态观[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2期
5 司显柱;翻译单位的“句本位”论质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6 辛献云;从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看翻译标准的相对性和多重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祝朝伟;互文性与翻译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杜云辉;科技翻译的项目管理[J];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01期
9 许钧;从翻译的层次看词的翻译——还是译为“小城”为宜[J];外语研究;1996年02期
10 王正,胡庭山;错误分析和英语口语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焰明;;语境参照系下的两个《简·爱》译本评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罗顺江;程家荣;;试论汉法翻译中的语言语境[J];法国研究;2006年04期
3 侯艳丽;;语境中的词义选择与翻译[J];消费导刊;2009年02期
4 刘政;;论语境和英文品牌的翻译[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1期
5 蔡佳;;直译和意译在语境中的交互使用[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6 李玲;;关联理论与翻译中的互文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王瑜霞;;浅谈语用翻译实践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6期
8 张泽锋;;导致英译汉误译的几种因素[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张宁;贾述评;;语境顺应观下的翻译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胡作友;李晓东;;语境与“陌生化”语言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穗萍;吴岩;陈煊之;;语境及常识性知识对代词指认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戴木才;;现代人的价值观语境与人格转型[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陈安玲;;语篇构建的三元互动模式[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5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映;;新闻客观性:语境、进路与未来[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军;;语用预设及其翻译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延;;学习型社会语境下的博物馆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王生福;;翻译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歧义分析与词义选择[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江必新;杨科雄;;论公共利益[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天振;译者的诞生与原作者的“死亡”[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金涛;当代文学翻译为何难觅佳作[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汪连兴;既然上了我这条“贼船”……[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5 陈学权;刑事错案,三种语境下的三重标准[N];检察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孟叶;寻找最佳译者组合[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李凌云 龚云瑞;商业语境下的散文创作[N];宜春日报;2005年
8 卢铮;在互信的语境下对话[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赵念渝;警惕语境翻译中的“偷梁换柱”[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傅汝新;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N];辽宁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爱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D];山东大学;2012年
2 刘立胜;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D];山东大学;2012年
3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吴琼;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8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朱献珑;译学范式转换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亚芬;从关联理论看《论语》的翻译[D];重庆大学;2009年
2 于弋;诗人译者的主体性—评王红公英译苏轼诗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小敏;翻译即译者的适应与选择[D];河南大学;2010年
4 梁晓辉;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看张白桦及其文学翻译[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罗莹;从序列模式看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雷虹;和谐翻译理论视角下译者角色与地位的新阐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张妍;文学翻译中自译者的主体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8 盛文辉;意识形态对佛经翻译的操纵[D];中南大学;2006年
9 张艳艳;从阐释学角度论《围城》英译本中译者的主体性[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吴云涛;文化间性视野下的译者协调者身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96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9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