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框架理论视角下习近平“一带一路”讲话中隐喻和意识形态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03:12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场合中的讲话也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最富有特色,运用了大量的隐喻、谚语、故事等,平实易懂,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传递了中国声音。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发展联系起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隐喻的研究历史悠久。在政治语篇中,隐喻的使用更为普遍,因为政治语篇的主要特征在于它包含了演说者的意识形态倾向(Lakoff,1996)。相关研究表明,除修辞和解释作用外,隐喻还具有意识形态建构功能,并通过框架结构得以实现(UngererSchmid,1996)。因此,本研究将在框架理论视角下分析习近平“一带一路”讲话中隐喻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本研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习近平“一带一路”讲话中使用了哪些隐喻?(2)这些讲话中是如何通过隐喻来建构意识形态的?本研究采用的语料,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到2018年间在不同外交场合所发表的讲话,包括国事访问时在国会和大学的演讲、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世界经济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场合的致辞以及主旨演讲等共42篇。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经过简单的数量统计,对隐喻进行了分类和阐释;基于框架理论,对建构意识形态的过程进行解析,并得出结论。通过仔细识别和分类,本研究发现这些讲话一共使用了547个隐喻,根据他们的源域属性分为12类,包括人体隐喻、器物隐喻、路程隐喻、建筑隐喻、车船隐喻、水流隐喻、植物隐喻、关系隐喻、艺术隐喻、自然隐喻、动物隐喻、食物隐喻等。这些隐喻形成了三类框架,包括积极框架、消极框架以及中性框架。他们受意识形态的引导,同时也塑造着意识形态。源域经过添加或删减信息形成新的目标域,并通过预设、凸显、构建政治故事等手段,表达出了“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的思想,形成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实现了隐喻的意识形态构建功能,进一步激发了受众的情感和价值观,实现了意识形态的阐释和传播。本研究补充了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功能研究,丰富了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成果,挖掘了框架理论在隐喻意识形态构建功能上的解释力,拓展了框架理论的应用。本研究对隐喻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进行了积极探索,具有启示作用。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习近平主席在有关“一带一路”讲话中始终贯穿着共担责任、共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带一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破解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Yi Sun;Ya Guo;;A Cognitive Account of Metaphor Translation i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Wind in the Willows[J];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2018年01期

2 夏正华;;数学课堂教学中隐喻语言艺术应用研究——以两位熟手型教师课堂教学实录为例[J];数学通报;2017年03期

3 Han Jianghua;;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etic metaphor:Taking the poetic metaphor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s examples[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14期

4 马兰慧;;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J];海外英语;2016年21期

5 坎曼丽·麦麦提;朱毅;;Metaphor and Translation[J];海外英语;2015年23期

6 王存娟;;Review of Metaphors We Live By[J];科技视界;2016年23期

7 张璐璐;;A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metaphor Idioms —A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J];海外英语;2015年14期

8 刘丹娜;;Review of Metaphors We Live by[J];校园英语;2016年31期

9 杨静;;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in Idioms[J];校园英语;2016年31期

10 王学红;;The Functions of Figures of Speech in Writing[J];长江丛刊;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An Overview of Metaphor Research[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毛峻凌;;A Cognitive-Pragmatic Approach to Metaphor:an Inquiry into Systematic Mappings and Processing Effort[A];东北亚外语论坛(2018 NO.1 总第5期)[C];2018年

3 李妙;;隐喻力、创造力与儿童教学(英文)[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安虹;;A Comparative Study of Bird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毛永波;;隐喻扩展与义项建立[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6 汤漫江;;A Contrastive Study on Information Transference From English To Chinese——An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 Tale Of Two Cities[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APPLICATION OF METAPHORICAL SEMEIOTICS IN ID[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殷瑾懿;;浅谈英语修辞格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9 Richard N.Stichler;;Confucius and Comparative Philosophy[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10 鲍志坤;;英汉情感语言表达的结构对比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舟艳;新奇隐喻在语言交际中之效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郭爱萍;明喻和隐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章宏;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4 石磊;中国学生隐喻能力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陶玫;教育隐喻的文化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毛凡宇;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王磊;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王晶芝;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历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立华;贝克特戏剧文本中隐喻的认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李飞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小雨;意义建构中作者对扩展隐喻的操作[D];厦门大学;2017年

2 罗丹妮;《诗经》中意象隐喻的翻译策略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3 宋荣锦;电影字幕文本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4 徐畅;基于概念隐喻的诗歌隐喻的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5 玄香雪;英语经济新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连贯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董艺;纽约时报中中美贸易报道的批评隐喻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张毅;框架理论视角下习近平“一带一路”讲话中隐喻和意识形态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8 孙思涵;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莫言作品《蛙》中的典型喻词中英文本对比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9 李晓萌;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隐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10 郭兴华;概念整合视角下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隐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00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00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d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