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V起来”及其泰语表达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30 18:54
【摘要】:从空间位移事件的角度进行汉泰对比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以现代汉语动趋式“V起来”为参照点,可以细致地描写出汉语的动趋式“V起来”及泰语相应表达与位移事件表达的关系,并阐释它们出现不完全对应情况的内在原因。那么,汉语趋向补语“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是否有规律可循?如果有,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什么?以及出现上述现象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图从空间位移事件的角度对汉语“V起来”及其泰语表达结构进行描写并分析,力图解答以上问题。汉语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变化是由位移义→结果义→体貌义→情态义这样一个逐渐引申及语法化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汉语动趋式“V起来”及其相应泰语表达的语义特征、组合搭配以及句型结构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V起来”及其泰语对应表达通常呈现的是一对多的表现形式。泰语趋向补语“(?)”(起/起来)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都没有汉语的“起来”丰富,“(?)”(起/起来)主要表示位移义和部分体貌义;不具有结果义和特殊意义;但是,在表达结果义和特殊意义时也自成系统,有其内部规则。句型结构方面也有明显的对应规律,主要区别在于宾语位置的不同;否定词位置的不同;以及“了”的不同位置对应的不同表达形式。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揭示了汉泰民族思维方式和隐语机制等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同时研究成果对汉泰翻译具有一定是实际指导意义。
【图文】:

空间转换,事件,表位


图 1:“起来”位移事件的空间转换图示以看出“起来”的两个基本语义特点:一察者位置可以是起点也可以是终点。本的语义功能是表达位移趋向的位移义的语义特征,,当“V 起来”表位移义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46;H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海勇;;关于俄罗斯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08期

2 王萌;;“趋向补语”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05期

3 范颖芳;;对蒙汉语教学视野下趋向补语句研究[J];语文学刊;2013年09期

4 廖俐;王秀娟;罗绮科;;汉语趋向补语研究综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04期

5 关鑫;;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11期

6 张博;;留学生趋向补语“起来”的习得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06期

7 王瑞肖;;趋向补语的研究综述[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年05期

8 刘汉武;;越南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习得顺序考察[J];世界华文教学;2016年00期

9 秦梦;;趋向补语“来”“去”的省略及其语义表达分析[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6年00期

10 廖俐;;关于汉语趋向补语“上”“上来”“上去”“上……来”的历时考察[J];青年文学家;2017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子月;;基于语料库的趋向补语“起来”的习得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2 刘汉武;;现代汉语趋向动词相关研究综述[A];《国际汉语学报》第6卷第1辑[C];2015年

3 陈良飞;;某《中级汉语语法》慕课考察分析——以趋向补语为例[A];2018年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一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8年

4 刘燕林;张峧;;外国学生趋向补语“起”使用情况考察及分析——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二语言学习研究》2015年第1期[C];2015年

5 辛芳哲;;《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商榷[A];2018年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一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8年

6 谢安安;;汉语“了”和泰语“lε:w”的对比分析[A];《国际汉语学报》第6卷第1辑[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朝吉勒玛;汉语趋向补语在蒙古语中的对应方法[D];武汉大学;2011年

3 张子华;山西方言助词“了”及相关结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蔡tq;汉语趋向范畴的跨方言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杨宇枫;近代汉语复合趋向动词句法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6 黄雪霞(Ng Sock Hia);现代汉语“起”、“上”组趋向范畴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一涛;山西文水方言的趋向动词及其语法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PHAN HOANG ANH(潘黄英);趋向补语的汉越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魏兆惠;两汉语法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强;“来”和“去”作趋向补语时宾语位置问题及其不对称原因探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刘丹;潼南话中有关“倒”和“起”的趋向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明鑫;汉语“V起来”及其泰语表达对比分析[D];云南民族大学;2019年

4 范姝婧;匈牙利语母语者汉语趋向补语“来/去”的偏误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

5 杨芳;趋向补语单双音节的限制性条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袁鹏凯;英语为母语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7 苏湛(Sujan Maharjan);在华尼泊尔学生习得趋向补语偏误分析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8 李时炯;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下去”的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7年

9 刘晨;“X来”类汉语趋向补语及其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10 阿美尔;汉语阿拉伯语趋向补语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7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07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1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