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具身认知视角下中国EFL学习者英、汉身体动词加工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07:04
【摘要】: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语言理解与人的感觉运动系统存在着交互作用。大脑在加工动作动词或与动作动词相关的内容时,会激活大脑中相应的语言中枢和运动皮层。关于身体动词的研究普遍存在。国外学界大多基于本族语者,而国内少有学者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对身体动词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对中国EFL学习者英、汉身体动词的加工进行研究,具体研究问题为:(1)中国EFL学习者在汉语身体动词的加工中是否存在具身效应?(2)中国EFL学习者在英语身体动词的加工中是否存在具身效应?(3)中国EFL学习者对英、汉身体动词的加工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共开展两个实验。实验一为3(动词类型:手动词、足动词、抽象动词)×2(反应效应器:手、脚)混合设计的汉语身体动词加工实验。实验材料包含30个汉语手动词(具体动词)、30个汉语足动词(具体动词)、30个汉语抽象动词,以及与其分别对应的共计90个汉语假词。实验选取四川外国语大学32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被试,被试被随机均等地分为两组。实验任务要求被试进行真假词判断,两组被试分别用手、脚进行反应,实验记录被试对目标词进行判断的反应时和脑电。实验二为3(动词类型:手动词、足动词、抽象动词)×2(反应效应器:手、脚)混合设计的英语身体动词加工实验。实验材料包含30个英语手动词(具体动词)、30个英语足动词(具体动词)、30个英语抽象动词,以及与其分别对应的共计90个英语假词。实验被试、实验任务同实验一。实验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外语学习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完成,通过E-prime软件进行编程,用Neuroscan 4.5软件采集并分析脑电数据,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简单效应分析对离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1)实验一的行为数据显示,在用手反应的条件下,被试对手动词和足动词加工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F=8.739,p=.006.05),被试对手动词的加工快于足动词;在用脚反应的条件下,被试对手动词和足动词的反应时也有显著差异(F=7.194,p=.012.05),被试对足动词的加工快于手动词,这种动词类型与反应效应器的一致性效应说明中国EFL学习者在汉语身体动词的加工中存在具身效应。(2)实验二的行为数据显示,在用手反应的条件下,被试对手动词的加工稍快于足动词,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F=.900,p=.350.05);在用脚反应的条件下,被试对手动词和足动词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F=6.264,p=.018.05),被试对足动词的加工快于手动词,说明中国EFL学习者在英语身体动词的加工中也存在具身效应。(3)实验一的脑电数据显示,被试在手、脚两种反应条件下对汉语身体动词的加工均诱发了明显的N100、P200、N400三个脑电成分。对三个成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两种反应条件下的三个脑电成分既没有动词词类和反应效应器的交互效应,也没有词类、反应效应器的主效应(all p.05),这可能是由于被试对母语的熟悉度极高,且实验任务未要求明确的的语义加工所致。(4)实验二的脑电数据显示,被试在手、脚两种反应条件下对英语身体动词的加工也诱发了明显的N100、P200、N400三个脑电成分。对P200和N400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反应类型主效应显著(all p.05),通过进一步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知,被试在手反应条件下对手、足动词加工的波幅和平均波幅都大于脚反应(all p.05)。此外,对N400的分析还表明,词类主效应显著(p=.034.05),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得知,与足动词相比,被试加工英语手动词时诱发的平均波幅更大(p=.031.05)。然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没有发现动词类型与反应效应器的交互效应,这可能是由于被试对二语的熟悉程度不够,且实验任务未要求明确的的语义加工所致。综上所述,中国EFL学习者在英、汉身体动词的加工中存在动词类型与反应效应器的一致性效应,即在反应效应器与身体动词所涉及的身体部位一致的条件下,大脑对身体动词的加工速度更快,虽然没有得到脑电数据的佐证,结果仍表明中国EFL学习者在英、汉身体动词的加工中存在具身效应。结论支持了具身认知理论,表明运动系统在动作语言理解中有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红霞;;元认知与EFL写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30期

2 赵雪梅;;我国中等EFL学习者考试焦虑现状及对策分析[J];林区教学;2006年09期

3 陆祺;;EFL课堂上的教师话语特点分析(英文)[J];语文学刊;2006年S1期

4 徐菁;;生存还是毁灭——母语文化在EFL课堂的地位[J];文教资料;2007年35期

5 安坤伟;;高校EFL教师身份认同实证研究——基于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视角[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7年01期

6 金彩娥;娄一峰;;EFL写作中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结合实践探析[J];高教学刊;2016年12期

7 马乐乐;;在EFL教学中运用真实材料创造真实语言环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8 曹东波;郭影;赵巧男;;浅析EFL教学中的“互动协商纠错”[J];考试周刊;2016年A0期

9 王梦君;;学习策略在EFL 习得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02期

10 吴克炎;;论隐喻认知与EFL习语习得[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妍洵;;元认知策略在EFL英语阅读中的应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秀蓉;;中西文化差异与EFL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公丕民;杨港;;关于培养中国EFL学习者文化意识的调查与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马照谦;;中国EFL学习者英语松紧元音习得的优选论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戴远君;;《中国EFL学习者常见英语错误词典》编纂的几点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徐立红;;功能语篇分析与EFL阅读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晖;;英国EFL课程对普通话培训课程的启示——以威斯敏斯特大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曼丽;;外语教学改革与EFL课程设置[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葛诗利;陈潇潇;;中国EFL学习者自动作文评分探索[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芮晓松;宋莉;;EFL教师的文化模式和EFL教学中的“文化适应”(摘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继东;中国EFL学习者中介语交际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海燕;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李航;评分员与评分量表间的交互作用对EFL作文评分结果与过程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4 孙冬慧;汉语EFL学生反向迁移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蔡艳玲;EFL写作任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赵晨;中国EFL学习者在句子语境中消解词汇歧义的认知模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会莹;具身认知视角下中国EFL学习者英、汉身体动词加工的对比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朱馨珂;职前英语教师对EFL课堂中纠正性反馈的认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霞;中国EFL学习者英、汉词汇加工任务转换效应影响因素对比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

4 荣彩秀;不同类型知觉信息对中国EFL学习者英汉物体词汇加工的影响[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

5 李爱莲;中国EFL学习者虚拟位移句理解中语义涉身性的眼动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

6 陈君;EFL课堂中本族语与非本族语教师反馈语的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7 王颖鹏;预制语块与EFL写作效果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贾晓霞;高中EFL教师信念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罗首元;元认知与EFL写作水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范丽;基于语料库的EFL学习者英语议论文中词块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3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23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