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05:06
【摘要】:蓬莱方言属于胶辽官话登连片,语法特点鲜明。本文主要通过据实描写,并结合“两个三角”学说和“三个平面”理论,对动词的体貌、形容词、代词、虚词进行了研究。绪论介绍了蓬莱概况、相关语法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思路和方法,语料来源等内容。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动词的体貌主要描写了动词的体和动词的貌。动词的体部分包括完成体、进行体、即行体、将行体。完成体部分主要总结了儿化变韵和长音融合型变韵的互补性韵母条件;进行体主要归纳了长音融合型变韵和“V+呢”的互补性韵母条件。即行体和将行体部分主要以体标记“在”和“好”为中心展开描写。动词的貌包括短时貌、尝试貌、反复貌、绝对貌、推测貌。短时貌和尝试貌的表示方式都是“VV”重叠,尝试貌比短时貌多出“尝试”之义;反复貌、绝对貌、推测貌都有其固定的貌标记,貌标记分别是“直”、“高低/贵贱”、“□[xo?42]”。第二章形容词生动形式主要描写了其结构、意义和语法功能。形容词生动形式主要有附加式、重叠式、叠缀混合式三大类,表现为“bA、bcA、bcdA、Abb、Abc、Abcd、A八怪、bAcd、AA、AABB、b AbA、A儿A儿”十二种形式,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第三章代词主要描写了蓬莱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经过与普通话和周边方言的比较,本章主要对较有特色的代词进行了描写与分析。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较有特点,第一人称代词“我”是受普通话影响而进入蓬莱方言,“俺、咱”广泛存在于山东方言中,具有浓郁的北方特色。第二人称代词“P7”区别于山东方言中的“您(恁)”,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复指代词“□[pia214]”可以复指人,也可以复指物,处于虚化的过程中,具有强调作用。“洪家儿”作为蓬莱方言独有的复数标记,由语素“家”的“[+聚集]”语义特征发展而来,与山东方言中的“们”不同,可以单用作统称代词,也可以作为复数后缀。其他人称代词主要描写了复指代词“自个儿/自己”、“□[pia214]”,统称代词“大伙儿、大家伙儿、洪家儿、洪家儿伙儿”,别称代词“你己[ni~(42)ci~(33)]、□[ni?~(214)]”。“□[pia214]”可以复指人,也可以复指物,处于虚化的过程中,具有强调作用。别称代词“□[ni?~(42)]”和远指代词“乜”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根据蓬莱方言指示代词的特点,分为“表示人/事物、表示处所、表示时间、表示数量、表示程度、表示方式/性状”五种情况。指示代词系统以“这”、“乜”为基础语素,时间指示代词较为多样,可以分为“时点兼时段指示代词”、“时点指示代词”、“时段指示代词”三种。与之相对应的,对时间指示代词进行提问的疑问时间代词也较为特别,与普通话的“多久、多长时间”的语素差异较大,如“多歇、几工儿”,“几工儿”有明显的虚化倾向,连词的功能越来越凸显。第四章对蓬莱方言的虚词进行了考察与梳理,与普通话及周边方言进行了共时比较,对具有鲜明特点的副词、后置词、语气词、助词作了全面深入的描写与探究。副词部分主要描写了范围副词“都”、回声否定副词“还、就、斗”、委婉否定副词“不说”、类同副词“亦”、疑问副词“实”。范围副词“都”兼表全量义和独量义,主要讨论了它的句法功能、搭配功能和语义指向,“都”主要起连接和引出话题的作用,后可加谓词性短语、体词性短语和主谓结构,既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回声否定副词“还、就、斗”在否定命题的时间段分布上具有互补性,“还”主要是对过去已发生事件的否定,“就、斗”是对未来事件的否定;委婉否定副词“不说”后加积极色彩的词语,表程度减弱,后接消极色彩的词语,表程度增强;类同副词“亦”多位于主谓之间,符合蓬莱方言语流弱化规律;疑问副词“实”主要讨论了它的句式表现形式及“实”字的来源,蓬莱方言“构式拷贝”了云南方言的“F+VP”型句式,“实”来源于“什么”或古代疑问助词“实”。后置词部分主要描写了具有“推测功能”和“篇章管界功能”的“应”;语气词部分主要描写了句末语气词“航/沆”和句末语气词连用组合。关于“航/沆”,主要讨论了它的功能及其语法化路径,“航/沆”因读音不同而分化为言语信息的确认和寻求认同两个功能;助词部分主要讨论了“嘞”的功能与来源,五种不同的语义和语法功能统一于相同的语音形式,显示了蓬莱方言的独特性。根据“嘞”的意义和用法,将“嘞”的来源确定为“者、之、底、里”或“哩”。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语。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72.1
本文编号:2624313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7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爽;;方位词“里/内”的语义来源及“N里/内”结构的发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黑维强;;绥德方言“家”的用法、来源及语法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3 谷峰;;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14年04期
4 方清明;;汉语后置词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14年02期
5 殷树林;;话语标记的性质特征和定义[J];外语学刊;2012年03期
6 吴光范;;“小云南”考[J];中国地方志;2011年04期
7 姚占龙;;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量级差别考察[J];语言研究;2010年04期
8 吴福祥;;南方语言正反问句的来源[J];民族语文;2008年01期
9 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年02期
10 刘长庆;;汉语动态形容词的界说及其基本特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施仁娟;基于元话语能力的汉语话语标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小熙;蓬莱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4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2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