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中动句式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22:17
【摘要】:中动句式是跨语言存在的语法现象,学界已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现有的研究较多关注英语中动句式的句法、语义、句式生成、语义限制或英汉中动句式对比等方面的问题,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汉语中动句式进行全面、深入探讨的研究相对较少。汉语中是否存在中动句式、如何划定这种句式的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故鲜有研究从语义、语用、句法等层面对汉语中动句式的界定标准、类型划分进行综合考察,也很少有研究对汉语中动句式的主要子类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更少有研究对汉语中动句式的概念化过程及动因提供系统、深入的认知解释。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回答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对现代汉语中动句式进行重新界定和分类?(2)现代汉语中动句式子类之间有哪些异同与关联?(3)现代汉语中动句式的概念化是如何实现的?概念化的动因是什么?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主要采用定性研究、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语料库数据进行论证,对现代汉语中动句式的判定标准、类型划分、特征分析、概念化过程及动因等内容进行研究,主要综合语义、语用、句法因素对现代汉语中动句式重新提出了界定标准,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定;考察汉语中动句式主要子类在形义上的异同,并对现代汉语中动句式概念化的认知基础、过程及动因进行认知阐释。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研究,本文有如下发现:第一,汉语中动句式在语义、语用、句法等方面的特征是相互关联的,三者构成有机的整体。汉语中动句式具有涉身义、情态义、类指义三大语义特征。从语用功能来看,汉语中动句式都具有评述、传信和交际功能。汉语中动句式具有以下句法特征:中动句式具有非施事主语和隐性施事的论元结构,句中动词与句首名词之间存在广义动宾关系,句子具有非事件性的情状特征。依据上述典型特征,本文指出汉语中不仅存在中动句式,而且“NP非施事+Vx+XP”、“NP非施事+ADVx+V”和“NP非施事+AUXx+V”三类句式都可以放在中动句式的范畴中考察。第二,汉语中动句式的主要子类具有以下共性:语义上,三者都具有说话人从涉及自身的视角对事物属性进行评述和总结的意义。语用方面,三者的表达功能、语篇分布及语用意图相同。句法上,三者都具有相同的论元结构和非事件性。同时,三类句式存在以下差异:在语义表征的详略度上,“NP非施事+Vx+XP”句式总体都比“NP非施事+ADVx+V”和“NP非施事+AUXx+V”句式更能描述互动行为的细节特征。在句式构造上,“NP非施事+Vx+XP”句式中的XP位于句末,而“NP非施事+ADVx+V”中的副词和“NP非施事+AUXx+V”中的助词都位于句中。在语言演变方面,“NP非施事+Vx+XP”句式的各小句都反映出“连动句—受事话题句—中动句式”的演变路径,而“NP非施事+ADVx+V”和“NP非施事+AUXx+V”句式的各小句在发展阶段、演变路径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三,汉语中动句式概念化的认知基础是动允性和认识情态。汉语中动句式中的动允性和认识情态是该句式概念化的认知基础。动允性包含的生物体与环境交互关系和中动句式内隐性施事与句首名词所指实体的互动关系相对应。认知主体以自身视角来看待其与外物互动的经验,并以言语表达出认识情态,即说话人对句子命题可能性或必然性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对中动句式的意义和形式产生影响。第四,汉语中动句式的概念化过程包含论元的合力作用、动作体验的整体扫描、事件结果的转喻突显等步骤。中动句式的论元结构是人们对非施事和施事在概念突显中的不对称性进行前景化和背景化的结果,也就涉及力动态模式中施力者降格的操作。中动句式激活的力动态模式中,隐性施事对应施力者,非施事对应阻力者,在两力对抗的过程中,非施事发出让予(letting)力,对施事的施力行为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在言者的主观视角下,阻力者比施力者更强。中动句式就是在这样的力对抗模式中实现施力者降格的。汉语中动句式具有非事件性和类指义。这些特征是言者对该句式表述的动作体验进行整体扫描的结果。人们在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从惯常性的行为活动中提取出规律和经验。人们通过整体扫描的视角将得出经验的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而将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行为事件视作其中的子事件,从而得出整体扫描的结果——类指义。人们从整体扫描的视角提取中动句式概念中包含的多次动作体验的结果,汉语中动句式由此具有非事件性和状态义。汉语中动句式的状态义与动作义之间语义冲突的消解是通过以行为代结果的概念转喻压制而实现的。第五,促使现代汉语中动句式概念化的动因主要有语言经济性和象似性动因,言者主观性表达动因和文化突显性动因。本文的主要贡献有:第一,综合语义、语用、句法等层面的因素探讨了中动句式的界定标准,并由此指出汉语中“NP非施事+Vx+XP”、“NP非施事+ADVx+V”和“NP非施事+AUXx+V”三类句式都属于中动句式,为汉语界长期以来争论不定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这一套界定标准也可用于分析其他语言体系内的中动句式,如英语中动句式。第二,从语义、语用、句法方面对汉语中动句式主要子类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中动句式整体特征的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其中还有对汉语中动句式主要子类的历时演变和承继链接的探讨,揭示了汉语中动句式历时演变、承继链接的基本规律。第三,本文运用认知语法理论和力动态系统理论对汉语中动句式的概念化过程及动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对汉语中动句式的形义互动关系提供了合理的认知解释,进一步证明认知语法理论、力动态系统理论对于汉语中动句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46.3


本文编号:2674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74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f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