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帛文献中的楚方言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23:48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简帛文献不断出土,产生了巨大影响,出土的简帛文献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原始材料,掀起了一阵“简帛学”热。如今随着大批楚简帛文献的不断出土,学者们在研究和考察这些文献时,应是完全无法避开对词汇,特别是楚方言词的研究,然而,真正专门研究楚简帛文献中的楚方言词的成果并不多见。 本文试图采用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运用历年出土的楚简帛文献与楚文物,结合传世文献和已有的研究材料,举证研究楚方言词,探索在新材料、新发现的条件下楚方言词研究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试图建立楚方言词与楚简帛文献的联系。我们对楚方言词和楚简帛文献进行界定和梳理,对见于楚简帛文献中的楚方言词,一一逐条解释论证。本文所考查举证的楚方言词共27个,并根据词性将其分为四类,分别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虚词。试图将以往分散在简帛文献中的楚方言词集结在一起,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楚方言词的文例系统。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的缘由、文献综述、研究的意义。介绍了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及其研究价值,重点阐述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楚方言词研究做了详细论述。 第二章主要从楚简帛文献概况入手,进而对楚简帛文献进行了界定和梳理,将其分为简牍,帛书,有铭青铜器和货币、玺印、漆木器四类。并从楚族、楚国和楚语结构等方面对楚方言进行了界定和梳理,随着楚文化同其他文化的融合,楚语多数词汇融入华夏共同语,但也保留了不少楚语特有的词汇——楚方言。 第三章主要考证和研究了楚简帛文献中的楚方言词,,共考证了27个楚方言词,根据词性将其分为四类,分别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虚词。名词性包括植物类2个,器物类3个,地名类1个,人物类4个,衣物类1个,其他类4个,共15个楚方言词。动词性包括动作类5个,心理类1个,关系类1个,共7个楚方言词。形容词性包括形状类1个,性质类1个,状貌类1个,共3个楚方言词。虚词包括副词1个和语气词1个,共2个楚方言词。着重将传世文献与楚简帛文献相结合,援例举证并释义,将楚方言词研究引向深入。 楚方言是华夏语言中最大的次方言,也是南方汉语的代表,楚地简帛文献中有突出的反映,其对通语的影响也非常大,研究楚简帛文献中的楚方言词不仅可以探讨楚方言词词源,对某些楚方言词进行确估,并补增楚方言词词义,弥补楚方言词用例阙如等,对汉语词汇研究也有所裨益。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7
本文编号:2675100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祖麟;古代楚方言中“夕■”字的词义和语源[J];方言;1981年03期
2 邵则遂;《楚辞》楚语今证[J];古汉语研究;1994年01期
3 刘信芳;;包山楚简遣策考释拾零[J];江汉考古;1992年03期
4 何琳仪;;包山竹简选释[J];江汉考古;1993年04期
5 朱德熙;裘锡圭;;战国文字研究(六种)[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6 袁庆述;《楚辞》楚语札释十例[J];求索;1983年01期
7 龙文玉;麻荣远;;苗语与楚语——兼答夏剑钦同志[J];学术月刊;1983年07期
8 黄树先;;古楚语释词[J];语言研究;1989年02期
9 曾宪通;楚文字释丛(五则)[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邵则遂;;古楚方言同源词“圆”[J];语言研究;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2675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7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