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韩国留学生量词重叠式的习得偏误考察

发布时间:2020-10-16 10:13
   多年来,量词重叠式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对象。在语言本体方面,有关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的研究较为透彻,但就其范围和形式、附加色彩意义及语用价值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在二语习得方面,针对外国留学生对汉语量词重叠式的习得情况考察及偏误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针对国别化习得情况的考察暂时还未出现。笔者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出现量词重叠式偏误的留学生国籍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韩国留学生出现的偏误率最高。因此,本文以中高级水平的韩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韩国留学生的习得情况。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并对国内学者在量词重叠式本体和二语习得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研究重点。第二章从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对量词重叠式进行了概述。第三章利用数据统计软件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以及测试问卷中的相关数据,从量词能否重叠、重叠范围及条件、重叠形式、名、动量词重叠式的句法位置、对具有附加色彩义的量词重叠式回避使用情况这几个方面分析了中高级水平的韩国留学生的偏误情况。第四章在前几章节的基础上,分析了韩国留学生习得量词重叠时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了教师对中高级中学在教学内容设计、语法规则讲解与练习等方面的建议。第五章为结语,主要概括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创新性及不足之处。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95.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汉语量词重叠的本体研究
        1.2.2 汉语量词重叠的二语习得研究
    1.3 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3.1 研究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3.3 语料来源
    1.4 研究重点
第二章 汉语量词重叠式语法特征
    2.1 汉语量词重叠式的句法特征
        2.1.1 句法限制
        2.1.2 句法突破
    2.2 汉语量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2.2.1 语法意义
        2.2.2 附加色彩义
    2.3 汉语量词重叠式的语用特征
        2.3.1 描述功能
        2.3.2 修辞价值
第三章 韩国留学生量词重叠式习得情况考察
    3.1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习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1 数据统计
        3.1.2 偏误数据分析
    3.2 量词重叠问卷的调查分析
        3.2.1 问卷的测试对象及内容
        3.2.2 测试问卷的数据统计
        3.2.3 偏误数据分析
第四章 韩国留学生量词重叠式偏误原因及教学建议
    4.1 偏误原因
        4.1.1 学习时长影响
        4.1.2 母语和目的语的影响
        4.1.3 学习策略影响
    4.2 教学建议
        4.2.1 教学内容编排
        4.2.2 语法规则讲解
        4.2.3 语法规则练习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的研究结论
    5.2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韩国学生汉语量词重叠式习得情况问卷调查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丽;;定边话形容词重叠式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2 肖萍;;赣语吴城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语言研究;2017年02期

3 董欣;;有趣的会意字[J];小学生学习指导;2017年Z6期

4 王惠杰;;《叠雅》所收重叠式复音词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陈娥;;汉泰语名词重叠式语义对比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年06期

6 熊赛男;龙理鹏;;沅江话的形容词重叠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朱景松;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语文研究;2003年03期

8 唐贤清;;《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的类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刘丹青;;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J];语言研究;1986年01期

10 黄定时;;也谈“复指”[J];黄冈师专学报;198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芳;重叠多功能模式的类型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2 刘珂;陕西三原方言语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3 马春霖;与形容词重叠式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阿利耶夫(Agshin Aliyev);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蒋协众;湘方言重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徐菊容;现代汉语数量(名)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罗翠贤(La Thi Thuy Hien);汉越语形容词作状语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楠;韩国留学生量词重叠式的习得偏误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辛志广;《发展汉语》综合教材中重叠式副词及基式考察研究与课堂教学设计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18年

3 廖婷婷;留学生习得重叠式副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胡丽婷;留学生形容词重叠式的偏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5 吴联琼;苍南蛮话重叠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6 苏雅婷;吉首方言重叠式儿化韵的声学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7 HTAR EI WAI(梁女莺);缅甸学生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8 崔三妹;基于BCC语料库的留学生中级汉语水平形容词重叠式习得偏误分析[D];河北大学;2018年

9 PLOYNITCHA SIRAKITTIWORAPHONG(汪丽君);汉语和泰语一日之内时间词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10 谢玥;重叠式副词的来源、演变及成因[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3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843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