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方言声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11:47
本文以实际方言调查材料为基础,对义乌九个代表点的语音特点进行深入而细致地描写,把实验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出义乌方言声调研究的整体观,着力解决义乌方言单字调调值的描写,并进一步分析古浊上的分化和入声的舒化。同时,比较各点两字组语音变调,描写了继成村话的部分两字组语法变调和儿化变调。全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材料来源、研究方法、发音人情况及有关符号使用的说明。第二章主要描述义乌方言的语音特点,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详细描写。第三章义乌方言的单字调研究,利用实验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出调值研究的整体观,并进一步分析了古浊上的分化及入声的舒化。第四章主要描写了义乌方言连读变调情况,并就语音变调进行了比较。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语,对全文的论述进行概括,并总结文章的不足。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义乌市地理人文概况
第二节 义乌方言简介
第三节 义乌方言声调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文选题的意义、思路、方法、相关说明和发音人情况
注释
第二章 义乌方言语音概述
第一节 声母特点
第二节 韵母特点
第三节 声调特点
注释
第三章 义乌方言单字调研究
第一节 调值研究
第二节 义乌方言古浊上调的分化
第三节 义乌方言入声的舒化
注释
第四章 义乌方言连读变调研究
第一节 连读变调术语使用的说明
第二节 两字组语音变调
第三节 两字组语法变调
第四节 儿化变调
注释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点分布图
附录二:各点单字音音系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比较法与汉藏语研究[J]. 陈忠敏. 民族语文. 2009(01)
[2]文白异读和层次区分[J]. 王福堂. 语言研究. 2009(01)
[3]吴江方言声调再讨论[J]. 汪平. 中国语文. 2008(05)
[4]入声演化三途[J]. 朱晓农,焦磊,严至诚,洪英. 中国语文. 2008(04)
[5]试析浊上变去的演变机制[J]. 李琴. 汉字文化. 2007(06)
[6]温州方言的轻声变化[J]. 郑张尚芳. 方言. 2007(02)
[7]泰国曼谷半山客话上声读如去声析[J]. 陈晓锦. 中国语文. 2006(05)
[8]从吴方言看声母-声调的相互关系[J]. 张吉生. 当代语言学. 2006(02)
[9]汉语方言轻声音高的几种类型[J]. 王嘉龄. 南开语言学刊. 2006(01)
[10]徽州方言的小称研究[J]. 伍巍,王媛媛. 语言研究. 2006(01)
本文编号:2966591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义乌市地理人文概况
第二节 义乌方言简介
第三节 义乌方言声调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文选题的意义、思路、方法、相关说明和发音人情况
注释
第二章 义乌方言语音概述
第一节 声母特点
第二节 韵母特点
第三节 声调特点
注释
第三章 义乌方言单字调研究
第一节 调值研究
第二节 义乌方言古浊上调的分化
第三节 义乌方言入声的舒化
注释
第四章 义乌方言连读变调研究
第一节 连读变调术语使用的说明
第二节 两字组语音变调
第三节 两字组语法变调
第四节 儿化变调
注释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点分布图
附录二:各点单字音音系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比较法与汉藏语研究[J]. 陈忠敏. 民族语文. 2009(01)
[2]文白异读和层次区分[J]. 王福堂. 语言研究. 2009(01)
[3]吴江方言声调再讨论[J]. 汪平. 中国语文. 2008(05)
[4]入声演化三途[J]. 朱晓农,焦磊,严至诚,洪英. 中国语文. 2008(04)
[5]试析浊上变去的演变机制[J]. 李琴. 汉字文化. 2007(06)
[6]温州方言的轻声变化[J]. 郑张尚芳. 方言. 2007(02)
[7]泰国曼谷半山客话上声读如去声析[J]. 陈晓锦. 中国语文. 2006(05)
[8]从吴方言看声母-声调的相互关系[J]. 张吉生. 当代语言学. 2006(02)
[9]汉语方言轻声音高的几种类型[J]. 王嘉龄. 南开语言学刊. 2006(01)
[10]徽州方言的小称研究[J]. 伍巍,王媛媛. 语言研究. 2006(01)
本文编号:2966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966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