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音节共素同义连词在立法语言中的使用差异
发布时间:2021-01-09 15:15
本文考察了立法语言中的单双音节共素同义连词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立法语言规范性问题。单双音节共素同义连词指的是有共同语素的同义连词(如:并/并且,但/但是)。这类词在立法语言中高频出现且在运用中存在不少问题,但无论是语言学界还是法律学界对同义连词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立法技术的角度讲,立法用规范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为了讨论问题的深入,本文选用了四组高频的共素同义连词探讨其在立法语言中的使用情况,来揭示同义连词的使用规律,从而为立法者规范用词提供理论支撑。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明确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回顾同义词、单双音节同素同义词、法律语体中的同义词的研究现状并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介绍了本文的研究价值、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二部分“并”与“并且”的使用差异及原因。讨论立法语言中单双音节共素同义连词“并”与“并且”的使用差异,分别从出现频率、形式差异、句法功能三个方面分析。我们发现“并”较于“并且”出现频率高,连接对象丰富,功能多样;然后从词汇功能丰富性、句法特征、韵律特征等角度分析了立法语言中“并”与“并且”的使用...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同义词的研究
1.2.2 单双音节同素同义词研究
1.2.3 法律语体中同义词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2 研究范围的确定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并”与“并且”的使用差异及原因
2.1 使用频次的差异
2.2 语法形式的差异
2.2.1 连接对象
2.2.2 对象的结构层次
2.2.3 连接分句的长度
2.3 句法功能的差异
2.3.1 所在短语充当的句法成分
2.3.2 连接对象的性质
2.4 使用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及”与“以及”的使用差异及原因
3.1 使用频次的差异
3.2 语法形式的差异
3.2.1 连接对象
3.2.2 对象的数量
3.3 句法功能的差异
3.3.1 所在短语充当的句法成分
3.3.2 连接对象的性质
3.4 使用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或”与“或者”的使用差异及原因
4.1 使用频次的差异
4.2 语法形式的差异
4.2.1 连接对象的数量
4.2.2 连接对象的长度
4.2.3 对象的结构层次
4.2.4 单用与多用格式
4.3 语法功能的差异
4.3.1 句法功能
4.3.2 连接功能
4.3.3 语义功能
4.4 使用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但”与“但是”的使用差异
5.1 使用频次的差异
5.2 语法形式的差异
5.2.1 连接对象
5.2.2 对象的长度
5.2.3 结构组织
5.3 句法表现的差异
5.4 语用功能的差异
第六章 单双音节共素同义连词的规范问题
6.1 失范现象分析
6.1.1 “并”与“并且”的失范
6.1.2 “及”与“以及”的失范
6.1.3 “或”与“或者”的失范
6.2 使用规范原则
6.2.1 词汇上的简明性
6.2.2 语法上的合法性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立法语言中的但书和非但书研究[J]. 骆慧婷,王珊. 当代修辞学. 2018(06)
[2]词汇规制与立法语言的简明性[J]. 吕文涛,姚双云. 语言文字应用. 2018(04)
[3]地方立法语言运用失范现象举隅[J]. 杨晓红. 法制与社会. 2018(2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订草案(送审稿)语言规范化分析[J]. 魏斌,王晓通. 档案学通讯. 2018(03)
[5]同义单双音节连词“以—以便”“并/且—并且”的差异比较[J]. 王用源,靳敏.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6]法律文本:标点、但书及同类规则[J]. 余文唐. 法律适用. 2017(17)
[7]也谈连词“以及”的产生[J]. 聂三苗. 宜春学院学报. 2017(07)
[8]“但是”的来源及演化过程[J]. 朱怀,范桂娟. 语言研究. 2017(03)
[9]论《民法总则(草案)》的立法语言[J]. 申惠文. 河北法学. 2017(06)
[10]“但书”出罪适用的基础和规范[J]. 储陈城. 当代法学. 2017(01)
博士论文
[1]同义心理活动动词解析模式研究[D]. 张少英.北京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汉语大词典》的两汉司法新同义词辨析[D]. 李晓宇.海南师范大学 2017
[2]基于《汉语大词典》的先秦司法同义词研究[D]. 南芷萌.海南师范大学 2016
[3]“和”“及”“以及”比较研究[D]. 从彩虹.南京林业大学 2015
[4]关联词在单句、分句内部的使用研究[D]. 侯贤慧.上海师范大学 2014
[5]基于搭配的单双音节同义动词“学”和“学习”的研究[D]. 申江宁.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6]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研究[D]. 李茜.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7]《史记》法律词语研究[D]. 向洁.中南大学 2011
[8]现代汉语“以V”连词的多角度研究[D]. 王梅兰.南京师范大学 2011
[9]“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D]. 曹贵山.厦门大学 2007
[10]含相同语素的单双音节同义名词研究[D]. 陈海燕.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66901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同义词的研究
1.2.2 单双音节同素同义词研究
1.2.3 法律语体中同义词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2 研究范围的确定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并”与“并且”的使用差异及原因
2.1 使用频次的差异
2.2 语法形式的差异
2.2.1 连接对象
2.2.2 对象的结构层次
2.2.3 连接分句的长度
2.3 句法功能的差异
2.3.1 所在短语充当的句法成分
2.3.2 连接对象的性质
2.4 使用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及”与“以及”的使用差异及原因
3.1 使用频次的差异
3.2 语法形式的差异
3.2.1 连接对象
3.2.2 对象的数量
3.3 句法功能的差异
3.3.1 所在短语充当的句法成分
3.3.2 连接对象的性质
3.4 使用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或”与“或者”的使用差异及原因
4.1 使用频次的差异
4.2 语法形式的差异
4.2.1 连接对象的数量
4.2.2 连接对象的长度
4.2.3 对象的结构层次
4.2.4 单用与多用格式
4.3 语法功能的差异
4.3.1 句法功能
4.3.2 连接功能
4.3.3 语义功能
4.4 使用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但”与“但是”的使用差异
5.1 使用频次的差异
5.2 语法形式的差异
5.2.1 连接对象
5.2.2 对象的长度
5.2.3 结构组织
5.3 句法表现的差异
5.4 语用功能的差异
第六章 单双音节共素同义连词的规范问题
6.1 失范现象分析
6.1.1 “并”与“并且”的失范
6.1.2 “及”与“以及”的失范
6.1.3 “或”与“或者”的失范
6.2 使用规范原则
6.2.1 词汇上的简明性
6.2.2 语法上的合法性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立法语言中的但书和非但书研究[J]. 骆慧婷,王珊. 当代修辞学. 2018(06)
[2]词汇规制与立法语言的简明性[J]. 吕文涛,姚双云. 语言文字应用. 2018(04)
[3]地方立法语言运用失范现象举隅[J]. 杨晓红. 法制与社会. 2018(2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订草案(送审稿)语言规范化分析[J]. 魏斌,王晓通. 档案学通讯. 2018(03)
[5]同义单双音节连词“以—以便”“并/且—并且”的差异比较[J]. 王用源,靳敏.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6]法律文本:标点、但书及同类规则[J]. 余文唐. 法律适用. 2017(17)
[7]也谈连词“以及”的产生[J]. 聂三苗. 宜春学院学报. 2017(07)
[8]“但是”的来源及演化过程[J]. 朱怀,范桂娟. 语言研究. 2017(03)
[9]论《民法总则(草案)》的立法语言[J]. 申惠文. 河北法学. 2017(06)
[10]“但书”出罪适用的基础和规范[J]. 储陈城. 当代法学. 2017(01)
博士论文
[1]同义心理活动动词解析模式研究[D]. 张少英.北京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汉语大词典》的两汉司法新同义词辨析[D]. 李晓宇.海南师范大学 2017
[2]基于《汉语大词典》的先秦司法同义词研究[D]. 南芷萌.海南师范大学 2016
[3]“和”“及”“以及”比较研究[D]. 从彩虹.南京林业大学 2015
[4]关联词在单句、分句内部的使用研究[D]. 侯贤慧.上海师范大学 2014
[5]基于搭配的单双音节同义动词“学”和“学习”的研究[D]. 申江宁.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6]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连词研究[D]. 李茜.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7]《史记》法律词语研究[D]. 向洁.中南大学 2011
[8]现代汉语“以V”连词的多角度研究[D]. 王梅兰.南京师范大学 2011
[9]“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D]. 曹贵山.厦门大学 2007
[10]含相同语素的单双音节同义名词研究[D]. 陈海燕.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66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966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