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中古汉语的“著”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11:57
  本文主要研究持续态助词“著”在中古汉语的的语法化过程及其相关问题。以中古汉语为核心,向上追溯至先秦至西汉时期,从源头上鉴别了三种“著”的主要用法。围绕着这三种“著”,在中古汉语各个小阶段,探讨并比较各自的句法表现,结合早期近代汉语,就持续态助词“著”的产生作出说明。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近代汉语中产生的持续态助词“著”的来源。通过对上古汉语中主要是先秦时期的“著”的描写与鉴别,确定了附着义“著1”、触及义“著2”和放置义“著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在中古汉语中的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早期近代汉语的语料,确定了“著2”、“著3”才是持续态助词“著”的源头,否定了一般为学界所认可的“著1”。二、“著2”、“著3”的语法化动因。它们都在“V著”连动式中经历了语法化,而又由于类推,使它们能与更多的不同类动词构成连动式,实际是一个构式。它们在这个构式中,语义被不断的腐蚀,并最终虚化为补语,附于动词V之后。当这个动词表现出很强的持续性时,它们很容易进一步虚化为持续态助词。这符合语义演变的单向性原则。所不同的是,“著3”经历了更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的演变为结果补语的过程也是其致使义逐...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著"的研究综述
    0.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先秦至西汉时期的"著"
    1.1 "著"的本义及起源
        1.1.1 两种观点
        1.1.2 本文的意见
    1.2 先秦时期的"著"的主要用法
        1.2.1 对某些例句中"著"的"附着"义的质疑
        1.2.2 先秦时期"著"的用法
        1.2.3 几点说明
    1.3 "著"和"箸"
        1.3.1 "著"和"箸"的通用
        1.3.2 对"著"、"箸"互通的认识
    1.4 先秦时期"著"各用法间的关系
    1.5 西汉时期的"著"
        1.5.1 西汉时期"著"的用法概况
        1.5.2 几点说明
        1.5.3 先秦至西汉"著"的用法总括
1"、"著2"、"著3"的区别">    1.6 "著1"、"著2"、"著3"的区别
第二章 东汉时期的"著"
1"、"著2"、"著3"">    2.1 中土文献中的"著1"、"著2"、"著3"
1"、"著2"、"著3"的用法及统计结果">        2.1.1 "著1"、"著2"、"著3"的用法及统计结果
1"连动式与像似性">        2.1.2 "V著1"连动式与像似性
3"结构">        2.1.3 "V著3"结构
1"、"著2"、"著3"">    2.2 佛典文献中的"著1"、"著2"、"著3"
        2.2.1 几种"著"的用法
3"连动式">        2.2.2 紧凑型和松散型"V著3"连动式
第三章 魏晋时期的"著"
    3.1 中土文献中的"著"
    3.2 佛典文献中的"著"
3"结构V位置上的动词">    3.3 出现在"V著3"结构V位置上的动词
3"连动式中的动词V">        3.3.1 魏至西晋时期"V著3"连动式中的动词V
3"的语义问题">        3.3.2 连动式中"著3"的语义问题
    3.4 东晋十六国时期佛典文献中的"著"
        3.4.1 东晋十六国时期佛典中的"著"
3"中"著3"的性质与动词V">        3.4.2 "V著3"中"著3"的性质与动词V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的"著"
    4.1 中土文献中的"著"
        4.1.1 各类"著"的统计结果
3"连动式中动词V的分类">        4.1.2 "V著3"连动式中动词V的分类
        4.1.3 两个例子
        4.1.4 "著"的语义理解倾向性
    4.2 南北朝时期的佛典语料
        4.2.1 佛经语料"著"的统计结果
3"连动式中的动词V">        4.2.2 "V著3"连动式中的动词V
        4.2.3 两种语义理解倾向性
3"的致使性、方向性与结果持续性">        4.2.4 "著3"的致使性、方向性与结果持续性
3"之后是否能接受事宾语">        4.2.5 "V著3"之后是否能接受事宾语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著"
    5.1 隋代佛经中的"著"
        5.1.1 隋代佛经语料中的"著"
2"结构">        5.1.2 "V著2"结构
        5.1.3 《佛本行集经》中的"寄著"
    5.2 唐代的"著"
        5.2.1 唐代佛经中的"著"
        5.2.2 唐诗中的"著"
第六章 持续态助词"著"的语法化历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其他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语言角度看《撰集百缘经》的译者及翻译年代[J]. 陈祥明.  语言研究. 2009(01)
[2]从语法角度看《撰集百缘经》的译者及成书年代[J]. 季琴.  语言研究. 2009(01)
[3]藏缅语与汉语连动结构比较研究[J]. 戴庆厦,邱月.  世界汉语教学. 2008(02)
[4]也谈处所介词“著”的来源[J]. 田春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5]从词汇的角度看《撰集百缘经》的译者及成书年代[J]. 季琴.  宗教学研究. 2006(04)
[6]试论“着”的语法化过程[J]. 陈宝勤.  语文研究. 2006(01)
[7]连动结构的隐喻层面[J]. 高增霞.  世界汉语教学. 2005(01)
[8]连动式研究述评[J]. 高增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9]“著”字的源流[J]. 孙中运.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0(01)
[10]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J]. 李讷,石毓智.  中国语文. 1997(02)



本文编号:2980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980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7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