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训世评话》虚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07:28
  《训世评话》是朝鲜时代继《老乞大》《朴通事》之后又一部珍贵的口语文献,是研究明代前期汉语的宝贵资料,我们可以借此看出明代前期汉语口语的一些实际情况。本论文绪论部分介绍《训世评话》及其作者,简述《训世评话》的研究现状及语料价值,说明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训世评话》虚词概述,界定虚词并大致概括《训世评话》白话文中虚词的总体情况。本论文从第三章到第六章,对《训世评话》白话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及语气词等进行详尽的分类、统计、描写和分析,并把《训世评话》白话文中的虚词与《敦煌变文》十二种、《朱子语类辑略》等进行比较,描绘《训世评话》白话文中虚词的基本面貌,从而管窥明代前期汉语虚词的基本特征。本论文第七章描写了《训世评话》白话文中的词尾、词头及词中虚义语素。如“儿、子、头、每、家、第”等。结语部分对论文整体及主要结论进行了回顾与概述。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训世评话》及其作者
    1.2 《训世评话》的研究现状及语料价值
    1.3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2《训世评话》虚词概述
    2.1 虚词的界定
    2.2 《训世评话》虚词概述
3《训世评话》的副词
    3.1 《训世评话》副词考察
        3.1.1 否定副词
        3.1.2 程度副词
        3.1.3 范围、处所副词
        3.1.4 方式、情状副词
        3.1.5 频率副词
        3.1.6 时间副词
        3.1.7 语气副词
        3.1.8 关联副词
    3.2 考察小结
    3.3 与《敦煌变文》十二种、《朱子语类辑略》的比较
4《训世评话》的连词
    4.1 《训世评话》连词考察
        4.1.1 联合关系连词
        4.1.2 主从关系连词
    4.2 考察小结
    4.3 与《敦煌变文》十二种、《朱子语类辑略》的比较
5《训世评话》的介词
    5.1 《训世评话》介词考察
        5.1.1 时间、处所介词
        5.1.2 方向介词
        5.1.3 工具、方式、施事、受事介词
        5.1.4 与事、对象介词
        5.1.5 原因、目的介词
    5.2 考察小结
    5.3 与《敦煌变文》十二种、《朱子语类辑略》的比较
6《训世评话》的助词及语气词
    6.1 《训世评话》助词考察
        6.1.1 动态助词
        6.1.2 结构助词
        6.1.3 语气助词或语气词
        6.1.4 其它助词
    6.2 考察小结
    6.3 与《敦煌变文》十二种、《朱子语类辑略》的比较
7《训世评话》的词缀
    7.1 词尾
    7.2 词头及词中虚义语素
    7.3 特殊用法“道”
    7.4 考察小结
8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学位申请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由“元来”看《三国志通俗演义》当成书于明初[J]. 刘洪强.  明清小说研究. 2009(01)
[2]关于《训世评话》文本的若干问题[J]. 汪维辉.  语言研究. 2003(04)
[3]古本《老乞大》和谚解本《老乞大》里的语气词“也”[J]. 黄晓雪.  语言研究. 2002(S1)
[4]《老乞大》里的助词研究(上)[J]. 刘公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2)
[5]《老乞大》《朴通事》里的动态助词[J]. 王森.  古汉语研究. 1991(02)
[6]《老乞大》《朴通事》中的“但、只、就、便”[J]. 张文轩.  唐都学刊. 1989(01)
[7]《老乞大》里的语气助词“也”[J]. 刘公望.  汉语学习. 1987(05)
[8]《训世评话》中所见明代前期汉语的一些特点[J]. 刘坚.  中国语文. 1992 (04)



本文编号:2986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986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c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