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到+X”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5 09:31
“到”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到目前为止不同的语法学者采用不同的理论方式对有关“到”的各种问题和句型进行了分析,但是大部分的研究角度较狭窄,迫切需要从更广阔的理论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前言。说明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讨论的范围、所用的理论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到”的研究综述。前人对“到”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1)“到”本身的词性;2)“V+到+X”句中“到”的词性以及“V到”后置成分“X”的分类。第三章,“V+到+X”的语义分析。从针对“V到”中动词“V”和后置成分“X”之间的语义关系、“V到”中动词“V”的语义特点以及“到”对“V”的制约等问题着手,分析“V+到+X”的语义特点。第四章,对“V+到+X”进行句法分析。“V到”是一个以动词为中心的结构,在句中位于谓语中心,本章从“V+到+X”的类型分析入手,对“V(及物动词)+到+非受事”句式里受事也出现的情况下其受事是怎么处理的、“V到”的主语有哪些类型、“V+到(+X)”能否作定语以及“V到”句式用“不”否定还是用“没有”等问题作句法分析。第五章,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隐喻和意象图式...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本文的讨论范围
1.3 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到"的研究综述
2.1 "到"的义项和词性的研究
2.1.1 "到"的义项和词性分类不一致
2.1.2 其它"到"的词性研究
2.2 "到"的历时演变研究
2.3 对"V+到+X"的研究
2.3.1 "V+到+X"中"到"的词性研究
2.3.2 "V+到+X"中"X"的成分分析以及"到"的语义分析
第三章 "V+到+X"的语义分析
3.1 "V到"后置成分"X"和"V到"中"到"的语义分析
3.1.1 "X"为受事
3.1.2 "X"为非受事
3.1.2.1 "X"表处所
3.1.2.2 "X"表时间
3.1.2.3 "X"表数量或程度
3.1.3 "X"不出现
3.2 "V+到+X"中"V"的语义特点
3.2.1 "V+到+受事"中"V"的语义特点
3.2.2 "V+到+非受事"句中"V"的语义特点
3.2.2.1 "V+到+处所"句中"V"的语义特点
3.2.2.2 "V+到+时间"句中"V"的语义特点
3.2.2.3 "V+到+数量或程度"句中"V"的语义特点
第四章 "V+到+X"的句法分析
4.1 "V+到+X"的四种类型
4.2 "V(及物)+到+非受事"时受事的处理
4.3 "V到"的主语
4.4 "V+到(+X)"作定语
4.5 "V到"的否定
4.6 "V+到+X"中"到"的词性
第五章 从认知角度分析"V+到+X"
5.1 "V到"由空间域引申到时间域
5.2 "V到"由空间域引申到数量和程度域
5.3 "V到"由具体事物延展出抽象的事物
5.4 "V+到+受事"中"到"具有"获得"语义特征
第六章 "V+到+X"与对韩汉语教学
6.1 韩国人如何学习"V到+了+受事"句式
6.2 韩国人如何学习"把书放到桌子上"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见”不是虚化结果补语——谈词义演变与语法化的区别[J]. 玄玥. 世界汉语教学. 2010(01)
[2]抽象位移义“V+到”结构的配价分析[J]. 曾海清. 新余高专学报. 2009(04)
[3]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相似性[J]. 黄远竟,唐廷君.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4)
[4]“V到+NP”、“V在+NP”结构的汉韩翻译特征及教学策略[J]. 李恩华. 汉语学习. 2009(02)
[5]论结构隐喻的普遍性与产生机制[J]. 郭旭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10)
[6]认知突显与隐喻相似性[J]. 王文斌,熊学亮.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03)
[7]“到”语法功能的历时发展[J]. 陈练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8]“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认知模式[J]. 徐靖.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2)
[9]程度义“V+到”结构的配价分析[J]. 曾海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6)
[10]汉语时间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J]. 章婷. 齐鲁学刊. 2007(01)
硕士论文
[1]“V到”结构研究[D]. 张莹.延边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98993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本文的讨论范围
1.3 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到"的研究综述
2.1 "到"的义项和词性的研究
2.1.1 "到"的义项和词性分类不一致
2.1.2 其它"到"的词性研究
2.2 "到"的历时演变研究
2.3 对"V+到+X"的研究
2.3.1 "V+到+X"中"到"的词性研究
2.3.2 "V+到+X"中"X"的成分分析以及"到"的语义分析
第三章 "V+到+X"的语义分析
3.1 "V到"后置成分"X"和"V到"中"到"的语义分析
3.1.1 "X"为受事
3.1.2 "X"为非受事
3.1.2.1 "X"表处所
3.1.2.2 "X"表时间
3.1.2.3 "X"表数量或程度
3.1.3 "X"不出现
3.2 "V+到+X"中"V"的语义特点
3.2.1 "V+到+受事"中"V"的语义特点
3.2.2 "V+到+非受事"句中"V"的语义特点
3.2.2.1 "V+到+处所"句中"V"的语义特点
3.2.2.2 "V+到+时间"句中"V"的语义特点
3.2.2.3 "V+到+数量或程度"句中"V"的语义特点
第四章 "V+到+X"的句法分析
4.1 "V+到+X"的四种类型
4.2 "V(及物)+到+非受事"时受事的处理
4.3 "V到"的主语
4.4 "V+到(+X)"作定语
4.5 "V到"的否定
4.6 "V+到+X"中"到"的词性
第五章 从认知角度分析"V+到+X"
5.1 "V到"由空间域引申到时间域
5.2 "V到"由空间域引申到数量和程度域
5.3 "V到"由具体事物延展出抽象的事物
5.4 "V+到+受事"中"到"具有"获得"语义特征
第六章 "V+到+X"与对韩汉语教学
6.1 韩国人如何学习"V到+了+受事"句式
6.2 韩国人如何学习"把书放到桌子上"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见”不是虚化结果补语——谈词义演变与语法化的区别[J]. 玄玥. 世界汉语教学. 2010(01)
[2]抽象位移义“V+到”结构的配价分析[J]. 曾海清. 新余高专学报. 2009(04)
[3]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相似性[J]. 黄远竟,唐廷君.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4)
[4]“V到+NP”、“V在+NP”结构的汉韩翻译特征及教学策略[J]. 李恩华. 汉语学习. 2009(02)
[5]论结构隐喻的普遍性与产生机制[J]. 郭旭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10)
[6]认知突显与隐喻相似性[J]. 王文斌,熊学亮.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03)
[7]“到”语法功能的历时发展[J]. 陈练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8]“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认知模式[J]. 徐靖.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2)
[9]程度义“V+到”结构的配价分析[J]. 曾海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6)
[10]汉语时间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J]. 章婷. 齐鲁学刊. 2007(01)
硕士论文
[1]“V到”结构研究[D]. 张莹.延边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98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99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