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词语使用和语言态度的代际及地区差异研究 ——以吉林省松原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26 20:30
本文以吉林省松原市为调查地,从调查对象对东北方言词语的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入手,考察东北方言词语正在发生的变化。语言的代际差异,指因年龄因素呈现出的差异,是研究语言在时间维度上的差异。语言的地区差异,指因地区因素呈现出的差异,是研究语言在空间维度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把东北方言词语的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它们在不同社群(不同年龄、社区)中使用的共时差异,描写东北方言词语的使用情况,探讨东北方言词语使用分布、使用频度和使用特点,动态观察其发展过程。同时,通过词语使用态度的调查,从侧面揭示语言使用者的文化交际心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生活的快速发展,教育、网络和电视等现代媒体影响力的急剧增长,东北方言也在发生着变化,其突出的表现是词语使用上的差异更加明显。通过对五个调查点151位被试的调查。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老中青三代人对不同类型词语的知晓和使用情况代际分层明显。(2)农村被试和城镇被试对调查词项的知晓和使用情况的差异明显。(3)东北方言词语使用代际和地区差异的产生,是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和心理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4)虽然部分东北方言词语正在...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松原人文地理概述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
第一章 词语使用的代际差异
第一节 青年组词语使用情况
一、农业村
二、牧业村
三、城镇老社区
四、城镇新社区
五、蒙汉杂居社区
六、访谈记录
第二节 中年组词语使用情况
一、农业村
二、牧业村
三、城镇老社区
四、城镇新社区
五、蒙汉杂居社区
六、访谈记录
第三节 老年组词语使用情况
一、农业村
二、牧业村
三、城镇老社区
四、城镇新社区
五、蒙汉杂居社区
六、老年组访谈记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词语使用的地区差异
第一节 农业村词语使用情况
一、青年组
二、中年组
三、老年组
第二节 牧业村词语使用情况
一、青年组
二、中年组
三、老年组
第三节 城镇老社区词语使用情况
一、青年组
二、中年组
三、老年组
第四节 城镇新社区词语使用情况
一、青年组
二、中年组
三、老年组
第五节 蒙汉杂居社区词语使用情况
一、青年组
二、中年组
三、老年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言态度调查分析
第一节 主观评价
第二节 心理认同
一、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二、普通话的发展前景
三、本地话的发展前景
四、普通话和本地话的认同度
第三节 行为倾向
一、行为倾向的代际差异
二、行为倾向的地区差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代际和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及词语使用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代际和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二、外部原因
三、心理原因
第二节 东北方言词语的发展趋势
一、部分固有词消失
二、部分词语进入普通话
三、借词面临的状况
第三节 几点思考
一、方言和普通话
二、文艺作品的方言化问题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 孙咏梅,孙咏莉. 怀化学院学报. 2007(01)
[2]汉韩语言接触对韩语语音发展的影响[J]. 申东月. 民族语文. 2005(06)
[3]从一家祖孙三代的语言差异看语言变化——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考察之四[J]. 苏晓青,佟秋妹.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3)
[4]吉林洮南方言中的后缀“的”[J]. 王红梅. 北方论丛. 2003(06)
[5]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的考察——新老派语音差异及变化特点分析[J]. 苏晓青,刘磊.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2(04)
[6]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双语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 闫丽萍. 民族教育研究. 2002(02)
[7]语言接触与语言结构的变异[J]. 余志鸿. 民族语文. 2000(04)
[8]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 王远新. 满语研究. 1999(01)
[9]说语气词“哈”和“哈”字句[J]. 尹世超. 方言. 1999(02)
[10]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 陈松岑.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01)
本文编号:3001768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松原人文地理概述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
第一章 词语使用的代际差异
第一节 青年组词语使用情况
一、农业村
二、牧业村
三、城镇老社区
四、城镇新社区
五、蒙汉杂居社区
六、访谈记录
第二节 中年组词语使用情况
一、农业村
二、牧业村
三、城镇老社区
四、城镇新社区
五、蒙汉杂居社区
六、访谈记录
第三节 老年组词语使用情况
一、农业村
二、牧业村
三、城镇老社区
四、城镇新社区
五、蒙汉杂居社区
六、老年组访谈记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词语使用的地区差异
第一节 农业村词语使用情况
一、青年组
二、中年组
三、老年组
第二节 牧业村词语使用情况
一、青年组
二、中年组
三、老年组
第三节 城镇老社区词语使用情况
一、青年组
二、中年组
三、老年组
第四节 城镇新社区词语使用情况
一、青年组
二、中年组
三、老年组
第五节 蒙汉杂居社区词语使用情况
一、青年组
二、中年组
三、老年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言态度调查分析
第一节 主观评价
第二节 心理认同
一、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二、普通话的发展前景
三、本地话的发展前景
四、普通话和本地话的认同度
第三节 行为倾向
一、行为倾向的代际差异
二、行为倾向的地区差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代际和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及词语使用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代际和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二、外部原因
三、心理原因
第二节 东北方言词语的发展趋势
一、部分固有词消失
二、部分词语进入普通话
三、借词面临的状况
第三节 几点思考
一、方言和普通话
二、文艺作品的方言化问题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 孙咏梅,孙咏莉. 怀化学院学报. 2007(01)
[2]汉韩语言接触对韩语语音发展的影响[J]. 申东月. 民族语文. 2005(06)
[3]从一家祖孙三代的语言差异看语言变化——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考察之四[J]. 苏晓青,佟秋妹.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3)
[4]吉林洮南方言中的后缀“的”[J]. 王红梅. 北方论丛. 2003(06)
[5]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的考察——新老派语音差异及变化特点分析[J]. 苏晓青,刘磊.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2(04)
[6]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双语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 闫丽萍. 民族教育研究. 2002(02)
[7]语言接触与语言结构的变异[J]. 余志鸿. 民族语文. 2000(04)
[8]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 王远新. 满语研究. 1999(01)
[9]说语气词“哈”和“哈”字句[J]. 尹世超. 方言. 1999(02)
[10]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 陈松岑.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01)
本文编号:3001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01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