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在”、“了”、“唻”
发布时间:2021-02-01 18:36
本文是一篇研究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的语法论文,研究的对象是语气词“在”、“了”、“睐”。之所以选择这三个语气词,因为它们都可以看作时体和语气的合标记,这在普通话当中是很少见的语法现象。本文先在开篇对近几十年来已有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番综述,然后在主体部分分别对语气词“在”、“了”、“(?)”进行全面的描写,了解它们在不同句类、句式、句型的分布以及和一些句法成分的搭配,同时结合形式对意义(包括语气意义、时体意义)进行分析。通过对三者的逐个分析与论述,我们得到以下的结论:六安城区方言句末的“在”、”了”、“(?)”都是时体和语气的合标记。其中“在”标记非进行持续体、同时(相对同时或绝对同时),表达强调语气;“了”和普通话“了2”用法类似,标记实现体、先时(绝对),肯定语气;“(?)”在“可”字句中标记实现体、先时(绝对),传达疑问语气,在非“可”字句中有告知、纠正和舒缓语气的意义。本文的最后,我们把语气词“在”、”了”、“味”三者之间进行了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来认识六安城区方言的这三个语气词,便于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来探讨汉语方言乃至普通话的“体”现象,更好...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零 引言
0.1 选题缘由及意义
0.2 研究状况
0.3 性质说明
0.4 理论方法
0.5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在”
1.1 六安城区方言“在”的用法
1.2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在”的语气意义
1.3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在”的时体意义
第二章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了”
2.1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了”的语法分布
2.2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了”的语气意义
2.3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了”的时体意义
第三章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唻”
3.1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唻”的语法分布
3.2 六安城区方言“唻”的语气意义
3.3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唻”的时体意义
第四章 六安城区方言句末“在”、“了”、“唻”的对比
4.1 语气词“在”与语气词“了”的对比
4.2 语气词“在”和语气词“唻”的对比
4.3 语气词“唻”和语气词“了”的对比
第五章 结语和余论
5.1 结语
5.2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阳方言中表达实现体貌的虚词——“咾”、“啦”及其与“了”的对应关系[J]. 王琳. 语言科学. 2010(01)
[2]安徽颍上方言中的句末语气助词“徕”[J]. 吴晓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3]汉语方言的完成持续体标记——以“路上停着一辆车”的标记类型为例[J]. 夏俐萍. 汉语学报. 2009(04)
[4]赣语安义方言的进行体[J]. 杨冬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5]句尾“来”体貌用法的演变[J]. 陈前瑞,王继红.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4)
[6]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的研究[J]. 孙彩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7]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简述[J]. 蒋湘平.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6)
[8]玉林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J]. 梁忠东. 百色学院学报. 2009(02)
[9]浅析现代汉语中能带体标记的形容词[J]. 鲍静.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10]临沂方言(沂水话)中语气助词“来”与“去”的比较研究[J]. 武玉丽,王坤.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3)
博士论文
[1]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D]. 史冠新.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武汉方言语气词研究[D]. 吴翩翩.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D]. 陈健.西南大学 2008
[3]浚县方言语气词研究[D]. 陈红芹.河南大学 2008
[4]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D]. 林凌.吉林大学 2007
[5]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D]. 赵媛媛.四川大学 2006
[6]咸宁话的“到”[D]. 徐海东.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324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零 引言
0.1 选题缘由及意义
0.2 研究状况
0.3 性质说明
0.4 理论方法
0.5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在”
1.1 六安城区方言“在”的用法
1.2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在”的语气意义
1.3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在”的时体意义
第二章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了”
2.1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了”的语法分布
2.2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了”的语气意义
2.3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了”的时体意义
第三章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唻”
3.1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唻”的语法分布
3.2 六安城区方言“唻”的语气意义
3.3 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唻”的时体意义
第四章 六安城区方言句末“在”、“了”、“唻”的对比
4.1 语气词“在”与语气词“了”的对比
4.2 语气词“在”和语气词“唻”的对比
4.3 语气词“唻”和语气词“了”的对比
第五章 结语和余论
5.1 结语
5.2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阳方言中表达实现体貌的虚词——“咾”、“啦”及其与“了”的对应关系[J]. 王琳. 语言科学. 2010(01)
[2]安徽颍上方言中的句末语气助词“徕”[J]. 吴晓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3]汉语方言的完成持续体标记——以“路上停着一辆车”的标记类型为例[J]. 夏俐萍. 汉语学报. 2009(04)
[4]赣语安义方言的进行体[J]. 杨冬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5]句尾“来”体貌用法的演变[J]. 陈前瑞,王继红.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4)
[6]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的研究[J]. 孙彩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7]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简述[J]. 蒋湘平.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6)
[8]玉林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J]. 梁忠东. 百色学院学报. 2009(02)
[9]浅析现代汉语中能带体标记的形容词[J]. 鲍静.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10]临沂方言(沂水话)中语气助词“来”与“去”的比较研究[J]. 武玉丽,王坤.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3)
博士论文
[1]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D]. 史冠新.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武汉方言语气词研究[D]. 吴翩翩.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D]. 陈健.西南大学 2008
[3]浚县方言语气词研究[D]. 陈红芹.河南大学 2008
[4]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D]. 林凌.吉林大学 2007
[5]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D]. 赵媛媛.四川大学 2006
[6]咸宁话的“到”[D]. 徐海东.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3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13241.html